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中國社會維穩當頭 官方要求擴大低收入人口監測

紐約中華美食節華埠啟動 攤位前食客如織

腦動脈瘤長期頭暈 開顱夾閉術拆除顱內炸彈

術前血管攝影顯示,61歲的陳女士出現左側0.3與右側0.5公分中大腦鏡像動脈瘤。(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術前血管攝影顯示,61歲的陳女士出現左側0.3與右側0.5公分中大腦鏡像動脈瘤。(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一名61歲的陳女士長期頭暈,經檢查發現是中大腦鏡像動脈瘤,好在經開顱夾閉手術後恢復良好。醫師提醒,根據研究40歲至70歲女性的鏡像動脈瘤風險較高,民眾若有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脖子僵硬、畏光等症狀,務必及早就醫。

陳女士因長達兩年的頭暈不適就醫,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大腦動脈出現鏡像動脈瘤,後又至醫院尋求第二意見,透過血管攝影檢查確認為中大腦鏡像動脈瘤,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透過兩次開顱夾閉手術替陳女士夾閉動脈瘤,陳女士在術後的暈眩狀況恢復良好,觀察後順利出院。

徐賢達說明,中大腦動脈瘤屬於寬頸瘤,其開口較大,因此開顱夾閉手術是較理想選擇,過程須移除頭蓋骨,以鈦合金動脈瘤夾夾住動脈瘤根部,阻斷血液滋養它長大,手術成功後復發率幾近於零。夾閉後再透過術中血管攝影與血管超音波即時檢查,避免夾閉不全或是壓迫到周圍血管。

徐賢達指出,腦動脈瘤破裂的死亡率非常高,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出血後到院前已死亡,另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治療後仍不治死亡,剩餘三分之一的患者中有一半經治療後可能會造成神經缺損。

徐賢達提到,術後第四天到第十天是重要的過渡期,首先是出血的血水可能造成血管痙攣,產生中風的風險;其次是出血後腦循環的脊隨液阻塞,容易出現水腦症;最後是出血會造成神經不正常放電,誘發癲癇發作,以上三點都是病患需要面對的嚴峻關卡。

徐賢達提醒,根據神經外科雜誌研究指出,女性相較於男性更容易患有鏡像動脈瘤,且集中於40歲至70歲年齡層;另有研究顯示,高血壓、抽菸、飲酒、吸食毒品都是造成動脈瘤破裂出血的危險因子。民眾若出現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脖子僵硬、畏光等症狀時務必即時就醫檢查。

醫師提醒,40歲至70歲女性的鏡像動脈瘤風險較高,若有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脖子僵...
醫師提醒,40歲至70歲女性的鏡像動脈瘤風險較高,若有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脖子僵硬、畏光等症狀務必及早就醫。(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手術 攝影 高血壓

上一則

年齡、病史、家族、基因等因素 都會提高乳癌機率

下一則

被性騷擾後四大情緒反應一次看 醫:任一情形速就醫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