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哈佛研究:每天喝一匙這種油 失智風險降28%

布塔朱吉坦承賓州高速路傷害費城華埠 宣布撥款

台灣首例 活體小腸移植150公分 有機會成常規移植項目

活體小腸移植
活體小腸移植

全台第一例「活體小腸移植」5月30日在亞東醫院副院長、小兒外科主任陳芸及其團隊的執行下順利完成。接受手術的患者是一名成年腸衰竭女性,與妹妹配對成功,移植150公分小腸。活體小腸移植計畫尚屬人體試驗計畫,手術之後需觀察半年,預計今年底結束,小腸移植有機會成為常規器官移植項目,完成腸衰竭治療最後一哩路。

該名女性患者,去年因腸缺血出現腸衰竭症狀,腸道無法正常蠕動,僅能靠施打靜脈營養維持生命,進食成為她最大的奢求。長期打針需在皮下建置人工血管協助,而她的人工血管狀況愈來愈差,腹部20公分的空腸造口(即人工肛門),每天流出3000毫升的腸液,使點滴數量愈打愈多,每天可以打到5000毫升,等於一天24小時,得靠點滴維生。

亞東醫療團隊認為患者狀況急迫,加上活體小腸捐贈親屬配對符合條件,成為活體小腸移植首選對象,該名患者的兩位妹妹都願意捐贈小腸,經配對,其中一位妹妹的人體白血球抗原(HLA)相符達八成,最後取出妹妹體內150公分小腸,移植到姊姊體內,也是台灣第一例活體小腸移植案例。

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台灣僅有亞東醫院申請活體小腸移植人體試驗計畫,完成第一例移植後,第一時間即向衛福部通報,不過活體小腸移植目前仍在人體試驗階段,後續待計畫完成後,由試驗單位申請列入常規器官移植項目,申請後再由專家審查委員審核決定是否列入。

根據器捐病主中心顯示,全台目前有15人正等待小腸大愛移植(死後屍體捐贈)。依現行移植條件,需在捐贈者過世後四到六小時內完成移植,因小腸缺乏血液循環超過一定時間,將不具蠕動功能,且小腸配對需血型相同,捐贈者年齡須於45歲以下,過世前,腹部都不曾開過刀,腸道未沾黏才有機會符合移植條件。

大愛移植與活體移植相比,前者捐贈的小腸長度可達300公分,後者約150到200公分,兩者成功率相當,五年存活率都在六成左右。台灣每年約有100多位腸衰竭患者,成年與兒童占比各占一半,過去台灣等不到大愛移植的腸衰竭患者,都要去國外試試看有無移植機會。

手術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柯文哲敗選 他批「錯失2大機會」:未來這些人很可憐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