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研究:全美最適合養育家庭的城市在北加 有好學校、治安佳

大腸癌年輕患者 就醫時70%已末期…「最小14歲」

減輕癌友重擔 台健保高價藥擬差額負擔

抗癌藥費 負擔沉重 (製表/元氣中心)
抗癌藥費 負擔沉重 (製表/元氣中心)

癌症連續40年為台灣人10大死因之首,癌症藥費逐年增加,去年共83萬名癌友就醫,醫療支出達1334億元(台幣,下同,約43.36億美元),其中392億元抗癌藥費,是近10年來癌藥成長率首度下降;罹癌人數逐年增多,為加速新藥納入健保給付的速度,健保署擬針對癌藥、新藥、罕藥等昂貴藥物採差額負擔,將訂定上限,以減輕民眾負擔。

舉例來說,某乳癌癌友每月標靶藥物費用為10萬元,自付上限為5%,每月就需額外自付5000元藥費。對此,台灣癌症基金會、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均認為,立意良善,樂觀其成,但重點在於必須先修健保法,才能往下推動,另還需擬定配套措施,否則上路後,只是讓有錢人受惠。

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雖有此構想但因涉及修法,仍需多方蒐集意見。

石崇良表示,從2014至2022年,癌症醫療花費逐年增加,從783億元增至1334億元,其中癌藥費用從180億元上升至392億元,上升達2.3倍,每年癌藥平均成長率達10%,超過健保總額每年成長率4%。

2023年健保總額逾8000億元,藥費達2300多億元,其中癌藥超過400億元,占1/6。石崇良表示,目前約有83萬名癌症患者接受治療,且每年新增癌友約12萬人,癌藥支出持續增加中。

分析去年健保給付癌藥費用中,標靶藥物248億元(含免疫檢查點抑制劑15.3億元),占61.7%,其次是化療藥物86.5億元,占21.5%;荷爾蒙藥物41.4億元,占10.3%;免疫調節劑8.3億元,占2.1%;放射性藥物2.8億元,占0.7%。

石崇良表示,為了加速癌症新藥納入健保速度,短期政策為加速給付收載、建立退場機制,如新藥給予兩年「暫時性支付」,有效就繼續給付,無效就退出。長期策略為推動癌藥、新藥、罕藥差額部分負擔,如規畫差額負擔,並訂定上限,提升新藥可及性,已蒐集、諮詢各界意見,評估可行性,另針對高價藥品,研議成立「獨立多元支持基金」或預算。

另外,透過健保協同商保,讓醫療保險更到位。石崇良說,目前商業保險無法帶病投保,而醫療險多為儲蓄險或其他險種附加,再者實支實付醫療險需要住院,才能理賠,且有投保上限及額度等限制;未來希望保險公司開發「健保附加醫療險」,正諮詢各界意見。

健保 癌症 醫療保險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柯文哲敗選 他批「錯失2大機會」:未來這些人很可憐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