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 令亞洲糧食通膨疑慮加劇

氣象學家預測,今年下半年出現聖嬰現象(El Niño)的機率超過50%,亞洲的穀物和油籽作物可能遭逢乾熱天候,澳洲、東南亞、印度的農地將面臨高溫,恐怕會危及供給、加深糧食通膨憂慮。
路透報導,俄烏戰爭和新冠疫情打亂全球供給,使得2022年的小麥和食用油期貨價格攀至歷史高點。Fitch Solutions大宗商品分析師哈特表示,目前全球穀物市場處於歷史緊繃水位,容易因負面的供給發展,導致價格突然上漲。
美國和日本氣象人員預測,反聖嬰(La Niña)現象已經終結,北半球預料會在夏季形成聖嬰現象。反聖嬰現象特徵是赤道太平洋出現異常低溫,聖嬰現象則是東部和中部太平洋的海平面溫度升高。反聖嬰會讓亞洲部分地區的氣候涼爽潮濕,聖嬰則會讓天氣轉為乾熱。
澳洲是全球第二大穀物出口國,當地中西部冬季天氣乾燥,將壓抑小麥生產。Maxar氣象學家海德說:「預測澳洲中西部將溫暖少雨,倘若聖嬰現象的發展速度快過我們當前估計,氣候可能會更乾更暖」。澳洲小麥產量在過去三年屢創新高,主要是反聖嬰現象帶來比平時更豐沛的雨量。
東南亞是棕櫚油和稻米的關鍵出口區,預料6月到8月降雨將略低於正常值,不過這個地區近幾個月豪雨不斷,土壤已吸飽水份。海德指出:「東南亞的乾燥天候要衝擊棕櫚油和稻米生產,需要一段時間」。
儘管如此,聖嬰現象有利於美洲作物,可望裨益美國小麥和阿根廷黃豆生產。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