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频道

* 拖拉类别可自订排序
恢复缺省 确定
设置
快讯

加州参众两会点头 白卡针灸福利有望保留

硅谷拉面大胃王挑战 冠军2分半嗑完3碗

波士顿市长独家专访/吴弭谈传统价值:孝顺 没什么事比这更重要

波士顿市长吴弭接受本报专访。(记者何卓贤/摄影)
波士顿市长吴弭接受本报专访。(记者何卓贤/摄影)

从小会念书又不需要爸妈操心的波士顿市长吴弭,是许多华人家长心目中完美子女代表;吴弭接受世界日报专访时说,华人愿意为大众与社区付出,更应受鼓励从政;她很珍视华人传统价值如「孝顺」,因为父母的付出,孩子得到机会,「照顾有需要的家人并不需要做决定,因为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重要。」

「我家就跟很多移民家庭一样,父母离开了家乡,不再说习惯的语言,远离了亲人朋友,来到这里重新开始。」吴弭说,波士顿是一个多元文化城市,华裔也是移民文化的一部份,「我们拥有很多有价值的传统文化,例如多世代链接,尊敬长辈,勤奋工作,不会总是先想着自己,而是会想着要怎么样支持家庭、让社区变得更好。」

来源:世界新闻网

华人公仆 值得鼓励

她说,华人的这种聚焦于服务大众,着眼于社区的理念,更值得受到鼓励成为人民公仆。

吴弭的中文十分流利,她说,父母在她成长过程中,非常努力确认孩子在家要说中文,要上中文学校,每周还会开车带子女到很远的华人超市买菜,还会去文教中心参加各种课程,在车上都听中文戏曲等录音带,「他们真的非常努力,在下一代身上保留文化与价值。」

吴弭提到,「孝顺」对她影响至深,她小时候理解的孝顺比较粗浅,大概「就是你要照顾曾照顾过你的家人」,直到长大后的某一天,才知道孝顺早已深植心中。

2021年吴弭在胜选演说中表示,在波士顿,只要团结一起,一切皆有可能。(路透)
2021年吴弭在胜选演说中表示,在波士顿,只要团结一起,一切皆有可能。(路透)

照顾家庭 不计得失

她说,当母亲突然病重,身为长女的她,完全不思考利弊得失,马上辞去工作,返回芝加哥照顾妈妈与年幼妹妹。

曾有人问吴弭,「你如何做出辞掉工作而去照顾家人的决定?」

「照顾有需要的家人并不需要做决定。」吴弭说,「因为当时觉得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重要。」

吴弭回想妈妈早期病情严重到不能吃、不能睡,且密集出现幻觉,母亲觉得罹患这种病很羞耻,不愿接受任何治疗,「我那段时间唯一想的,是今天我们该怎么活下去?下个小时我要如何保护妈妈的安全?如何让年幼妹妹安全?然后让家人都可以得到应有的照顾。」

「从小看到爸妈这样牺牲,这样照顾我们,我也耳濡目染。」她说,等到家人需要我的那一刻,虽然可能自己还没准备好,也会义无反顾去照顾他们。

到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成为父母,吴弭说,她更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全心全意、不分时刻。

波士顿市长吴弭接受本报专访。(记者何卓贤/摄影)
波士顿市长吴弭接受本报专访。(记者何卓贤/摄影)

三种角色 很难平衡

对于身兼妻子、母亲与市长角色,吴弭说自己有时有点罪恶感,毕竟很难有「完美平衡」。

吴弭说,两个儿子都是她当市议员后出生,她得想办法适应新手妈妈与议员的生活,「有时托儿所关门,我又必须参加会议,只得推个放了两个幼童的大推车到议会。」

现在孩子比较大了,吴弭会让他们到办公室来陪上班,尽量增加亲子时间。

吴弭说,她主张将每个人视为一个整体,不要只当他们是工作人员,也不是只当他们是妈妈,应该打破有孩子父母或是家庭照顾者的身分限制,让每个人尽量能够兼顾家庭与工作。

大学就读哈佛经济系,后来又拿到哈佛法律博士(JD)的吴弭笑说,现在哈佛比当时更难进了,「读书时期,我一直都想要让父母觉得骄傲;我没有告诉爸妈当年我在高中有多么用功,也积极参加很多活动,最后幸运进了哈佛。」

吴弭说,其实不论就读那个大学或研究所,「很重要的是学生必须抛开压力,可能这些压力来自于本身,子女很想让父母感到骄傲,尤其是移民家庭的子女。」

吴弭想告诉青年学子的是,「作自己没关系,只要你让世界有所不同,也回馈社区,爸妈一定会以你为傲。」

➤➤➤打破老、白、男天花板…吴弭从政 盼亚裔翻转

➤➤➤人物侧写/吴弭打破族群藩篱 就任现实仍待弭

➤➤➤专访/歧视和偏见 亚裔从政破除刻板印象

➤➤➤专访/最大挑战 资讯正确透明才能「改变」

吴弭 华人超市 移民家庭

上一则

6.25万难民限额?布林肯称5月有新指示

下一则

波士顿市长吴弭谈歧视 亚裔要先达到「改变的转捩点」

延伸阅读

超人气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