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飛機上走動伸展盡快回座位 安全帶指示燈滅還是要繫好

曾演出「麻辣教師GTO」 日本資深男星中尾彬心衰過世 享壽81歲

醫藥/運動胸悶、易喘 當心血管狹窄、阻塞

血管一旦狹窄,可能會胸悶、易喘。此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血管一旦狹窄,可能會胸悶、易喘。此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心血管病患會需要使用血管支架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為心肌梗塞、一是心導管檢查發現血管狹窄。

★兩種情況 需要放支架

其中心肌梗塞屬於緊急狀況,冠狀動脈百分之百堵塞導致,因此需要立刻放入支架,將血管疏通。另一種較常見的狀況,是民眾在門診中主訴活動時胸悶、易喘,醫師通常會安排運動心電圖、心肌核磁共振等檢查,判斷是否為心肌缺氧導致。若檢驗結果為強陽性,會再進行心導管檢查,亦即血管攝影,確認是否為血管狹窄,並判斷被斑塊堵塞的程度,當血管狹窄程度超過70%,就會建議置放血管支架。

若狹窄的區段為主幹血管,一旦塞住,迴旋支、前降支的血管可能連帶受到影響,一旦發現有達50%阻塞,就會建議放入血管支架。

★血管阻塞 事前有徵兆

血管一旦狹窄,運動時會增加血管負擔,只要搬重物、快走、爬樓梯、與人爭執時,出現胸悶、易喘等不適症狀,建議至醫院詳細檢查。若出現冒冷汗、頭暈、惡心等嚴重症狀時,可能暗示了血管狹窄的嚴重性,須積極安排檢查、處置,避免心肌梗塞發生。

在臨床上,經醫師診斷後安排心肌學檢查的病患,大部分血管阻塞狀況都超過50%,約三分之二的病患需要放血管支架。但由於「病程變化非漸進」,無法預測堵塞百分之多少會出現什麼症狀,但凡有相關症狀,就應積極就醫檢查、治療。

★又變狹窄 可再加支架

血管支架在結構上為金屬編織,為讓血流能流入旁支血管,具有孔洞設計。在放置六至九個月後,血管斑塊會擴張到支架內,導致支架內再狹窄,亦即血管再阻塞的狀況;塗藥血管支架可讓藥物滲透至血管壁,讓斑塊無法擴張至支架內。

放入支架後又出現血管狹窄,大致有兩種狀況,一為支架內出現狹窄,可以透過心導管,將塗藥氣球在支架內再塗抹一次藥物;第二種情況則較為常見,血管斑塊延伸至放置支架以外的地方,此時就要再加放血管支架,處置方式與第一次置放支架一樣。但若第一次使用裸金屬支架,第二次就會建議放塗藥支架,避免再度出現斑塊擴散。

★心導管檢查 兼具治療

心導管是一項檢查與治療兼具的術式,進行心導管檢查時,若發現血管狹窄,可同時放置血管支架。檢查只須局部麻醉,因血管內沒有神經,不太有痛感。早年從鼠蹊部的股動脈進行,但近年技術進步,從手腕靠近大拇指位置的橈動脈進去即可,只須在手腕處局部麻醉。

心導管前半段屬於檢查部分,醫師會透過血管鞘將檢查導管送入,並從多個角度確認血管狹窄情況,約10至15分鐘結束。確認血管狀況後,就會和病患、家屬說明,當場可決定是否繼續進行血管支架的置放手術。若家屬同意續做手術,後半部的手術一樣透過血管鞘,將治療的導管放入,直徑較檢查導管略粗一些,因需要容納氣球與支架,氣球膨脹後將血流稍稍阻擋,並將支架放置妥當,就可將氣球、導管抽出血管,完成支架置放手術。

★裝支架後 須配合服藥

血管支架就像「擋土牆」,藥物治療則是「水土保持」,擋土牆做得再堅固,沒做好上游水土保持,最終還是會崩塌。因此,血管相關病變,藥物治療仍是重中之重。

特別是放完血管支架後,更需要服用抗凝血藥物。因為金屬支架並非人體構造,身體會與之對抗,最擔心的就是血栓黏在支架上,因此通常都會搭配兩種上凝血藥物使用,讓身體與支架彼此嵌合,裸金屬支架需要一個月左右,塗藥支架則需要半年至一年左右完成適應。(諮詢/台灣國泰醫院心血管科醫師黃晨祐)

心導管檢查示意圖。(圖/123RF)
心導管檢查示意圖。(圖/123RF)

氣球

上一則

醫藥/裝了支架 就不必再擔心血管阻塞?

下一則

生活/UM、UIM車險不能省 建議加購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