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華婦租霸 1年嚇跑3名分租客 房東興訟驅離

錢買不到快樂 美國人後悔莫及的大額消費有這些

娛樂/「繁花」上海細節 藏王家衛鄉愁

「繁花」劇照。(取材自豆瓣電影)
「繁花」劇照。(取材自豆瓣電影)

1993年1月1日臘月初九,曆書上記載:忌出行。上海和平飯店門口一輛車疾駛而來,撞向拿著手提箱的男人,箱子裡的三十萬現金灑滿一地,這一幕,虛實交織。

這是王家衛執導電視劇「繁花」裡的橋段,被撞的「寶總」(胡歌飾演)是虛構的劇中角色,但和平飯店確為上海極具地標的建築。它前身為「匯中飯店」(南樓)及「華懋飯店」(北樓),建於1903年,1956年南北大樓整合為和平飯店營運至今。

現實中,和平飯店見證了孫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演說、蔣介石宋美齡訂婚晚宴、周恩來會見國際政要、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下榻……它是上海第一幢現代派建築,也曾被稱為「遠東第一樓」,也難怪「繁花」裡,王家衛將和平飯店當作最主要的場景之一。

生於上海的王家衛,即便過往作品中有不少滬上元素,從「阿飛正傳」、「花樣年華」到「2046」,都描摹著聚居香港的上海人,用光影打造著一段段舊上海的奇幻夢境,但他從未有把場景設定在自己的出生地。他曾說過,關於老上海的電影很難拍出來了,因為屬於那個時代的繁華和精緻,已經一去不返。

現在,他執導了「繁花」,這是他首度把鏡頭對準上海,也是他第一次拍劇。

「繁花」電影海報。(取材自豆瓣電影)
「繁花」電影海報。(取材自豆瓣電影)

然而,影集「繁花」不像王家衛電影一貫的意識流,有一個非常明晰又極具戲劇衝突的主線故事,幾乎可以歸類在「商戰」題材。這一點,可以說很「不王家衛」了,但視覺上,又的確極具王式風格。

5歲離鄉 作品皆富上海味

王家衛過去僅在一本英文訪談錄「WKW: The Cinema of Wong Kar Wai」(2016年)裡,和他精心挑選的訪談者、文藝批評家約翰鮑爾斯(Powers, John)說過,做海員的王父,不僅一口流利的英語,還有社團背景,在1963年的特殊氛圍下,決定離開上海。但政府規定只能帶走一個孩子,於是14歲的哥哥王家慶和姊姊王家柱被暫時留在了上海,只有5歲的王家衛隨父母遷居香港。

王家衛小時候和父母的合照。(取材自鳳凰網)
王家衛小時候和父母的合照。(取材自鳳凰網)

後來,大門突然關上了,哥哥姊姊再也沒能被接去香港團聚,就這樣永遠留在上海。王家衛記憶裡,5歲之前的片段安穩清雅,「母親下班領我回家,一路上那些樹啊影啊,和經過上海交響樂團訓練地聽到的音樂」,但也僅止於此。

其實在香港,他和家人一直活在上海的氛圍裡。彼時的香港,短短數年內人口激增至300萬,其中占比極大的上海移民帶著家鄉的老習慣,重塑了一個舊上海。在家裡,他們依舊用上海話交流,母親每天身著旗袍,精緻講究的海派作風和搓麻將的習慣一樣,沒有變過。離土未離家的他,從此便開始了在作品中釋放對這座出生之城的故土情懷。旗袍、爵士樂、上海話......命運的齒輪,或許在2011年金宇澄寫下同名小說「繁花」第一段時就開始轉動了。

「『阿飛正傳』結尾,梁朝偉對鏡子梳齊,全身筆挺,骨子裡疏慢,最後,關燈。否極泰來,這半分鐘,是上海味道。」小說「繁花」「引子」的這段開頭,正是王家衛「阿飛正傳」的結尾。「繁花」原作者金宇澄眼裡,「阿飛正傳」有不少屬於「上海味道」的地方。

自稱「上海製造香港加工」的王家衛,一直在作品中想像與回望故鄉,也拍攝了許多在香港生活的上海人。「阿飛正傳」中,阿飛的養母(潘迪華飾演)是一位上海風塵女子,說得一口道地的老式上海話。王家衛與美術指導張叔平在「花樣年華」平共同還原著兒時記憶中的上海弄堂裡的人情冷暖和一蔬一飯,蘇麗珍(張曼玉飾演)身上,也有王家衛母親的投射。

2000年電影「花樣年華」是王家衛展現個人美學與風格的代表作之一。(取材自豆瓣電...
2000年電影「花樣年華」是王家衛展現個人美學與風格的代表作之一。(取材自豆瓣電影)

一見如故 原著寫兄姊故事

2012年,金宇澄方把散發在網路上的貼文定稿成書,交給雜誌「收穫」時,一直想不好名字,看到手邊一本時尚雜誌聖誕節專輯封面有「繁花似錦」四字,當時便覺得不能有比「繁花」更合適的了。隔年3月,首次出版單行本。

王家衛對「繁花」一見如故,他對「繁花」的熟稔,就像是看一面等待了50年的鏡子,「這部小說我是一口氣讀完的,補白了我60年代來香港後的上海生活面貌。這本小說寫的就是我哥哥姊姊的生活。」

王家衛兄姊的生活與他自己的成長故事,金宇澄之前一無所知,他只是在「繁花」裡記錄下那個年代一代上海人經歷的故事。比王家衛長6歲的金宇澄,恰是王家衛哥哥的同儕,他的另一部小說「迷夜」講述那一代人的命運,上山下鄉、殘忍與孤獨的那段歷史。大概,王家衛在其中看到當年被留在內地、不得不下鄉哥哥的影子。

2015年夏天,王家衛終生未婚的哥哥離世,王家衛被問到是否會拍攝這段沉重的歷史時,隨即表示不會,理由是這樣會讓家裡人感到尷尬。歷史的傷痛永遠「不響」。或許他更願意在作品裡表達對家人熾熱溫暖的情感。

2014年7月香港書展上,王家衛稱要把「繁花」搬上螢幕,他對「繁花」都是溢美之詞:「「繁花」是上海的『清明上河圖』,藏著城市精神和歷史文化的密碼。」

「繁花」劇照。(取材自豆瓣電影)
「繁花」劇照。(取材自豆瓣電影)

而這次帶著「繁花」站在淮海路的王家衛,於上海不再止於精神還鄉,他是真的回來了,時隔60年。他說,「我拍過好多香港題材,自己是上海人,但從未拍過老上海的題材,這部『繁花』是『花樣年華』『2046』後的第三部。」

保留原味 線上保留滬語版

王家衛認為若把書中對白變成普通話,就會像老舍的「茶館」把京白去掉一樣無法想像,所以改編後的影視劇仍將保留書中的方言魅力,為此,「繁花」選角第一個標準是會說上海話,台詞裡的「夜東京」蟹黃小籠、「至真園」芙蓉蟹鬥,以及那些派頭、噱頭、苗頭,人面、情面、場面裡的恩怨情仇……都能用正宗生脆的上海話說出原汁原味。該劇播出時,觀眾除了普通話版本,也有滬語版可選擇。

「繁花」推出原汁原味的滬語方言版本。(取材自豆瓣電影)
「繁花」推出原汁原味的滬語方言版本。(取材自豆瓣電影)

「繁花」劇組,在製作過程中徵集與90年代有關的物件激發靈感,金宇澄分享了1984年結婚時新娘子穿的紅色開襟外套;胡歌拿出了媽媽結婚時的飛人牌縫紉機;王家衛則翻出了一瓶還未開封的紹興老酒「天女散花」。那是1990年王家衛拍完「阿飛正傳」後,回上海探親時,一口氣買了三瓶卻沒捨得喝一口的酒。

或許是拍攝風格的問題,許多觀眾表示容易誤把「繁花」代入「花樣年華」的世界。每當看到胡歌飾演的阿寶走在黃河路上,穿著西裝的他有梁朝偉的影子,就會浮現出周慕雲對蘇麗珍說的那句話:「如果我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

(取材自鳳凰網)

香港 胡歌 梁朝偉 繁花

上一則

移民專頁/H-1B轉換 需約2至4個月

下一則

移民專頁/ I-131狀態更新 應和I-485無關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