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柯文哲聲押關鍵 前幕僚:政治貞操毀於交代不清的真鈔

牽動大選 10州將投票墮胎權是否入州法 包含2搖擺州

娛樂/前作太經典 「大法師:信徒」難超越

「大法師:信徒」劇照。(取材自IMDb)
「大法師:信徒」劇照。(取材自IMDb)

環球影業出品的恐怖片「大法師:信徒」(The Exorcist: Believer,又譯「驅魔人:信徒」)早前上映,由新版「月光光心慌」(Halloween)三部曲的導演大衛戈登格林(David Gordon Green)執導,環球顯然是希望沉寂已久的「大法師(又譯驅魔人)IP」,能在他手中獲得新生。

1973年上映的原版「大法師」由威廉弗萊德金(William Friedkin)執導,早已成為恐怖片經典片,多次在各種票選、佳片排名的活動中獲推為影史最佳恐怖片。1977年和1990年,「大法師」曾推出兩部續集,但評價都不理想。而2004年和2005年連續推出的兩部前傳,也全告票房失利,讓原本的發行商華納徹底打消了繼續開發這個系列的念頭。

「大法師:信徒」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大法師:信徒」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原版母女再鬥惡靈

這次,環球影業斥資4億美元,競購取得新版「大法師」三部曲的發行權,更邀來原版中飾演母女的琳達布萊爾(Linda Blair)和艾倫伯斯汀(Ellen Burstyn),為這部1973年原版「大法師」的「直屬續集」,增添了不少原味。「大法師:信徒」首映票房2720萬美元,登上該周末的北美電影票房榜冠軍,其製作成本也不過3000萬美元而已。

不過,在影評網站「爛番茄」上,該片目前僅有22%的新鮮度。而首映後的觀眾民調評分,更是只有極低的C級——要知道,今年以來,所有大規模上映的新片中,僅有奈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今年2月上映的恐怖片「敲敲門」(Knock at the Cabin,又譯「拜訪小屋」)和連恩尼遜(Liam Neeson)8月上檔的新片「爆復」(Retribution,又譯「疾速營救」)拿到這樣的低分。觀眾對於新版「大法師」的不滿程度可見一斑。這也不禁讓人懷疑,環球花費的4億美元,究竟值不值得。

在1973年最初版「大法師」飾演母女的艾倫伯斯汀(右)和琳達布萊爾(左)在今年上...
在1973年最初版「大法師」飾演母女的艾倫伯斯汀(右)和琳達布萊爾(左)在今年上映的最新版本中也參與演出。(取材自IMDb)
在原版「大法師」飾演母親的艾倫伯斯汀,相隔50年後,在新上映的「大法師:信徒」中...
在原版「大法師」飾演母親的艾倫伯斯汀,相隔50年後,在新上映的「大法師:信徒」中亮相。(取材自IMDb)

值得一提的是,「大法師:信徒」原定的上映時間,因遇上橫空出世的演唱會電影「泰勒絲:時代巡迴演唱會」(Taylor Swift: The Eras Tour),只能臨時提檔。由此產生的相關經濟損失,據說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距離近期上映的「鬼修女2」(The Nun II)和「奪魂鋸10」(Saw X)這兩部同類型的影片,時間也太過臨近,容易讓觀眾產生疲勞。

但是「大法師:信徒」也只有改檔期這麼一個選擇,因為泰勒絲的力量實在難以匹敵。據發行方AMC透露,距離該片上映還有一周時間,這部演唱會電影的全球預售票房已正式突破1億美元;而且,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市場還在洽購版權。因此,若「大法師:信徒」沒有臨時改變檔期,首映當周末的北美總票房成績很可能會落到5500萬美元(實際上大約是7500萬美元),將會成為2023年第三差的周末總票房。

鬼玩人系列5 大賺翻7倍

不過恐怖片續作也有成功案例,今年4月由華納出品、同樣是續集系列的「鬼玩人:復活」(Evil Dead Rise,又譯「鬼玩人崛起」)製作成本不到2000萬美元,全球票房突破1億4673萬美元。

「鬼玩人:復活」號稱是「鬼玩人」系列的第五部作品,但無論在劇情還是人物上,都和1981年由山姆雷米(Sam Raimi)執導的首部曲,以及之後的兩部續集外加衍生劇和2013年重啟版,都有較大差距。不過,電影本身拍得夠有水平,除了該系列的死忠粉絲外,還能帶動其他觀眾買票觀影,在3月的SXSW電影節上全球首映後,獲得熱烈觀眾反響,最終能夠得到這樣的票房成績,也算實至名歸。

迪士尼樂園設施 改編恐怖片

反觀迪士尼7月上映的「幽靈公館」(Haunted Mansion,又譯「鬼屋」),耗資1.5億美元製作,但全球票房僅1億1564美元,賠錢坐收。不過這部由潔美李寇蒂斯(Jamie Lee Curtis)、蘿莎瑞道森(Rosario Dawson)、傑瑞德雷托(Jared Leto)和歐文威爾森(Owen Wilson)主演的恐怖喜劇片改編自迪士尼樂園裡的同名遊藝項目,所以除了電影票房之外,還有提高樂園計畫知名度的附加價值,對迪士尼而言,應該不會單憑票房帳來定盈虧。

今年暑假檔上映的「幽靈公館」票房普通,圖為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今年暑假檔上映的「幽靈公館」票房普通,圖為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歷史上,迪士尼將樂園設施開發成電影,最早是1997年播出的電視電影「魔法飯店」(Tower of Terror)和2000年上映的「火星計畫」(Mission to Mars),而獲得最大成功的就屬「神鬼奇航」(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又譯「加勒比海盜」)系列莫屬了。其餘如「叢林奇航」(Jungle Cruise)、「恐龍」(Dinosaur)和「草地英熊」(The Country Bears)等,都是評價一般,票房成績則各有千秋,都能和樂園內的相關設施相輔相成,因此其商業成就的確不能單看票房一項。

目前,加州、佛州和東京迪士尼樂園都設有「幽靈公館」(全球迪士尼樂園中只有上海無此項目,其他地區都有受其啟發設計的設施,只是名稱不同),該設施皆營運了4、50年,聚集相當高的人氣。因此,即使「幽靈公館」電影票房不理想,也不會斷了迪士尼未來繼續開發這類IP電影的念頭。

其實早在2003年,迪士尼就將其開發成了同名電影「鬼屋」(The Haunted Mansion),同樣走恐怖喜劇的路線,由諧星艾迪墨菲(Eddie Murphy)主演。當時,該片雖未能獲得媒體好評,但受觀眾青睞,拿下1.8億美元全球票房,對比其90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也算是賺了不少。隨著時間推移,這部舊版「鬼屋」不知為何竟然漸漸有了邪典電影的名聲,每年萬聖節時都會被不少懷舊粉絲找出來重溫。或許,正是這樣的民間熱情,讓迪士尼嗅出了這個IP的剩餘價值,決定在20年後重新翻拍。

2003年電影「鬼屋」由諧星艾迪墨菲主演,票房不俗。(取材自IMDb)
2003年電影「鬼屋」由諧星艾迪墨菲主演,票房不俗。(取材自IMDb)

新版「幽靈公館」的拍攝計畫早在2010年時就已立項,當時想要找「羊男的迷宮」(Pan's Labyrinth,又譯「潘神的迷宮」)、「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又譯「水形物語」)鬼才導演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自編自導、「芭比」(Barbie)萊恩葛斯林(Ryan Gosling)主演。只不過,時移勢易,新版「幽靈公館」,導演已換成知名度稍低的非裔導演賈斯汀西米恩(Justin Simien)。

今年40歲的西米恩早在10年前就憑處女作「親愛的白人」(Dear White People)獲得好萊塢業內肯定,上過「綜藝」雜誌推選的「十大明日之星導演」榜單,甚至有「新史派克李(Spike Lee)」的綽號。不過,西米恩大部分時間都投入拍攝衍生劇「親愛的白人」上,直到2020年才拍了第二部電影作品「魔髮」(Bad Hair)。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不少和他一樣的年輕非裔導演身上,雖然近年美國種族平等意識抬頭,非白人新晉導演得到的資源看似增加,但細數真正能夠在好萊塢連續不斷推出新作品的非裔、亞裔、拉丁裔編劇導演仍不多。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著重政治正確的好萊塢,明面上的各種歧視已近乎絕跡,但在更深層次,結構性、系統性的偏見,恐怕還真不是一年兩年,甚至10年、20年就能徹底推翻的。

口碑上映 鬼出櫃票房有限

迪士尼今年6月推出的另一部靈異恐怖片「鬼出櫃」(The Boogeyman,又譯「櫃魔」),改編自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短篇故事,描述一對姊妹在歷經喪母之痛後遇到的超自然詭異事件,由來自英國的90後年輕導演羅布薩維奇(Rob Savage)執導,全球票房約6730萬美元。

「鬼出櫃」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鬼出櫃」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該片早在2018年便已由20世紀福斯影業立項,之後雖因為迪士尼併購福斯而被暫時擱置,而且還因為試映後觀眾反響極為熱烈,讓迪士尼撤銷了原定的純串流媒體發行計畫,將其投放在了實體院線。

迪士尼的做法,讓人想到了去年的恐怖片「危笑」(Smile)。派拉蒙影業原本也只規畫將該片放在串流媒體上,但因為試映後口碑爆棚,遂改做院線發行,結果也確實收穫超過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不過,光從「鬼出櫃」票房成績和62%的「爛番茄」新鮮度來看,該片顯然無法複製「危笑」的成功經驗。

(取材自澎湃新聞)

迪士尼 樂園 非裔

上一則

人與書/「小荳荳2」 黑柳徹子為烏童書寫希望

下一則

移民專頁/入籍申請 通常需要7到9個月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