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亞裔端午文化節 紐約法拉盛湧萬人

國台辦:賴清德罔顧民意 釋放謀「獨」危險信號

封面故事/反建監獄 華人政治覺醒

1982年的華埠反監獄抗爭中,賈麥穗等人率領工會為社區爭取的松柏大廈至今仍是華埠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報檔案照)
1982年的華埠反監獄抗爭中,賈麥穗等人率領工會為社區爭取的松柏大廈至今仍是華埠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報檔案照)

談起賈麥穗幫助華埠社區維權的奮鬥歷史,1982年的華埠監獄抗爭是無法繞過的話題;時至今日,賈麥穗等人率領工會為社區爭取的松柏大廈仍是華埠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她一生維權的遺產之一。

激勵勞工 加入工會

1982年華埠大罷工結束後,許多勞工受到製衣女工鬥爭精神和團結意識激勵,選擇加入工會,在各個領域尋求更多的機會和改善。工會不僅與本會成員聯繫,還在華人社區的文化和社會問題上積極發聲。

上世紀80、90年間,工會組織多場華人新年遊行,其領導者亦加入事關民生的各類委員會,在警察暴行、經濟發展和社區政治等問題上提出代表華人利益的觀點。基於種種外展努力,華人職工團體成為了社會結構的一部分。因此,有人將1982年稱為華人民權運動的覺醒時刻。

當年,華裔青年陳果仁(Vincent Chin)在底特律遭到兩名白人男子毆打致死,引發亞裔社區強烈抗議。與此同時,在約600哩之遙的紐約市,上萬名華人走上街頭示威遊行,抗議市府在華埠周邊修建新監獄的計畫。

11月19日,近1萬2000人穿過華埠旁富利廣場(Foley Square)前往市政廳,抗議此監獄計畫。由於抗議者和遊行者人數眾多,警方不得不暫時封鎖通往布魯克林大橋的道路。

市府方案擬在華埠旁修建新監獄,連結中央街(Centre St.)、巴士打街(Baxter St.)、獲架街(Walker St.)和白街(White St.)。然而,華人居民和社區領袖反對並表示,若新監獄落成,華埠地區的監獄數量會遠超當地人口比率,危害環境和鄰里生活。次日清晨,市府評估委員會投票推遲了這項當年耗資1億100萬元的監獄項目,被反對者視為部分勝利。

當年秋季,紐約市關閉了雷克島(Rikers Island)上的一座監獄。為了容納新囚犯,前市長郭德華(Ed Koch)提議在華埠附近的曼哈頓拘留中心修建一座新監獄,由南、北兩塔組成,可容納898名囚犯。彼時,華埠周邊已有兩座聯邦監獄和城市拘留中心。

消息傳出後,引發社區不滿,華埠隨即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多人指責在任市長未有提前與當地華人社區討論。曾有反對領袖指,郭德華說「如果不投票,就不算數」。在當時,由於語言和「排華法案」等因素的限制,亞裔群體的投票率非常低。

參加示威 爭取設施

在社區的普遍反對下,賈麥穗聯合創辦的華裔工人婦女聯合會亦動員數千名會員參加示威。他們不僅參加公開聽證會、遊說政界人士,還與社區中其他社團聯合要求市府為華人社區提供所需服務,如長者住房和兒童看護設施。

因此,華埠松柏大廈的概念於同年提出。儘管最終政府投票決定修建監獄,但由於社區強烈抗議,監獄用地旁部分區域保留予社區,即如今的松柏大廈。隨後,賈麥穗與其他工會領袖一同加入董事會,並決定該地點應首先用於為老年人建造低收入住房,並在其後建造日託中心。

傳承精神 擴大聲量

在那之後,賈麥穗和工會同事一同為日託中心籌款。該項目最終於1993年完成,最初可為80名兒童提供日託服務。直到今日,以永恆象徵「松柏」為名的大廈,不僅展示了女性工會成員在社區事務中的重要作用,更代表了華人社區的團結和自力更生。

如今,華埠再度面臨監獄抗爭,賈麥穗等老一代華埠人抗爭的歷史,也不斷在激勵後來人為社區爭取權益;隨著華裔社區參政熱情的不斷提高,也希望這一代的社區領袖,能夠傳承賈麥穗的精神,擴大華裔社區的聲量。

華埠 監獄 華人

上一則

城市傳真/緬因州之寳 龍蝦迎饕客

下一則

旅遊/契納河搭船 賞北極風光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