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紅龍蝦」無預警關閉近百家門市 5/16前出清大拍賣

哈佛研究:每天喝一匙這種油 失智風險降28%

旅遊/斯洛維尼亞 遊龍城、溶洞

面河的中央市場。(圖皆為作者提供)
面河的中央市場。(圖皆為作者提供)

斯洛維尼亞是南斯拉夫解體後獨立的一個小國,在參加東歐旅遊之前,對它一無所知。它西鄰義大利,北接奧地利,東為匈牙利,南與克羅埃西亞接壤,國土面積很小,卻是斯拉夫國家中人均最高的國家,以喀斯特地貌著稱,旅遊業發達。首都盧布亞那是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遍布文藝復興、巴洛克、新古典風格的古老建築物與橋梁是此行參觀的重點。

一直以為只有中國人以龍為圖騰,沒想到盧布亞那也是以龍為圖騰並號稱龍城。傳說英雄伊阿宋與惡龍搏鬥並將之馴服,成為該城的第一個定居者,令人不解的是他沒有成為該城的保護神反而是被馴服的龍成為了保護神。

龍橋。(圖皆為作者提供)
龍橋。(圖皆為作者提供)

盧布爾雅尼察河 貫穿全市

盧布爾雅尼察河貫穿全市,河上橫臥著三座橋。古老的「鞋匠橋」因其上曾有鞋匠鋪而得名。連接中央市場的「屠夫橋」因屠夫雕像而得名,橋面較寬兩側有玻璃走道,因橋頭有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雕像,情侶遂紛紛將同心鎖掛上橋欄鋼索。「龍橋」的橋頭和橋尾各有兩尊青銅翼龍雕像,張牙舞翼狀甚嚇人。龍橋落成時此城仍屬奧匈帝國,橋身上有纪念皇帝登基40周年的「1848-1888」字樣。

該城在1895年被大地震嚴重損壞,城市重建的規畫者為出身該市的建築師約熱·普雷契尼克,他採用現代主義、新古典主義風格打造該城的新形象。他的代表作遍布全城,首屈一指的是位於老城中心的「三橋」。原以為三橋是三座宏偉的大橋,其實只是在原有的主橋兩側各自增添了一座帶有台階的副橋,形成優美的輻射狀,換上的石欄石柱燈更添古典氣氛。

中央市場亦是出於他的手筆,面河的雙層長廊建築物以希臘式的三角門楣和多根立柱的殿堂為中心,分向兩邊延伸的石牆上各有兩排半圓窗戶,上排窗戶較大且窗格裝飾不同於下排。石牆上層採用白色平面石板,下層以大小不一的深色石磚堆砌,色調層次對比分明,整個長廊顯得凹凸有致,動感十足,自然而然的成了河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另一面的咖啡館、餐廳、攤販和露天座椅,充分顯示出悠閒舒適的生活品味。

普列舍倫廣場(左為尤莉亞·普利米奇的黃色故居,中為聖方濟報喜教堂,右為普列舍倫雕...
普列舍倫廣場(左為尤莉亞·普利米奇的黃色故居,中為聖方濟報喜教堂,右為普列舍倫雕像)。(圖皆為作者提供)

普列舍倫廣場 記錄癡情

位於三橋橋頭的是普列舍倫廣場,矗立著一座他的青銅雕像,雕像背後是手持月桂枝欲為他加冕的繆斯女神像,然而他無視於背後的女神,眼睛直勾勾凝望著前方黃色樓房上的一尊浮雕。

普列舍倫是法學博士卻未能如願成為律師,心儀富家女尤莉亞·普利米奇卻不敢表白,只有寫詩寄情,以《十四行詩集》名揚歐洲,所寫《祝酒辭》(Zdravljica)中的第七節於1991年被採用為該國的國歌。他的忌日2月8日被定為「普列舍倫日」,廣場亦以他命名。

《十四行詩集》每一首詩的最後一句就是下一首詩的第一句,全集十四首詩環環相連,形成一個獨特的「詩環」。最妙的是每一首詩的第一個字母都組成「Primicovi Julji」,意為「致尤莉亞·普利米奇」。不幸如此浪漫的詩句亦未能打動佳人芳心而於1835年別嫁他人,傷心的他雖有過伴侶和孩子但終身未婚,甚至死後仍癡望著他的最愛。

廣場上除了詩人雕像和尤莉亞·普利米奇的黃色故居外,還有聖方濟報喜教堂惹人注目,它不僅集三角門楣、立柱、雕像和尖塔於一身,還有一身粉紅裝扮,可惜沒有時間參觀它金碧輝煌的巴洛克式內部。不過該城最有名、最顯眼的教堂不是它,而是聖尼古拉斯大教堂,因為它的綠色圓頂和兩座鐘樓不管從城內任何角度都能看見,此外它還有兩扇出名的銅門,一扇雕刻著幾位大主教守護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另一扇雕刻著該城的宗教歷史和斯洛維尼亞人抵禦奥斯曼異教徒入侵的場面。它也是巴洛克風格,內部穹頂和牆上均有聖經故事彩畫,另有精美雕塑,可惜同樣沒有時間入內參觀。

三橋。(圖皆為作者提供)
三橋。(圖皆為作者提供)

盧布亞那城堡。(圖皆為作者提供)
盧布亞那城堡。(圖皆為作者提供)

由盧布亞那城堡俯瞰盧布亞納市區。(圖皆為作者提供)
由盧布亞那城堡俯瞰盧布亞納市區。(圖皆為作者提供)

往三橋橋尾走去,穿過市政廳廣場,遠遠可看到山上的盧布亞那城堡。它原是建於12世紀的木製城堡,於16-17世紀時為抵禦奥斯曼人的入侵而改建成磚造現貌。由幾個城頭堡和一座鐘樓合圍而成的多邊形城堡,外形樸實無華亦不壯觀,絲毫不帶一般古堡的華麗神祕氣氛。我們乘坐纜車登頂,全市風光盡入眼底,橘紅屋頂的老城和灰白高樓的新城一目瞭然,歷史滄桑盡在其中。

波斯托伊那溶洞 火車行駛

 

波斯托伊那溶洞是斯洛維尼亞的另一熱門景點,它是歐洲第二大溶洞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乘坐火車入內的溶洞。洞長約17哩,洞深36呎,不過大概只有5哩多的地方對外開放。

一夫當關。(圖皆為作者提供)
一夫當關。(圖皆為作者提供)

洞內一景。(圖皆為作者提供)
洞內一景。(圖皆為作者提供)

溶洞的出入口相鄰,乘坐1884年開始通車的小火車行駛2哩多後下來步行1哩多,再乘小火車出洞,整個環形路程耗時約1.5小時,途中有導遊解說,但人多聲雜聽不清楚,又因保護溶洞天然地貌,不像別處以彩色燈光照明而是採用白光和黃光,非常幽暗,除了最大的音樂廳可自行辨認外,其他的輝煌廳、帷幔廳和水晶廳只能靠猜測。它也不像別處為每一景點命名,而是讓遊客自由發揮想像力。洞內有斜坡但沒有台階,路面有防滑處理,看似濕溽卻不打滑,平緩易行。

火車呼嘯進洞,蜿蜒而行,彷彿進入了魔幻隧道。裡面有坑道、洞穴、水池、伏流,還有洞中洞,不過喀斯特地貌的最大奇觀是千奇百怪的鐘乳石、石簾、石筍和石柱。

白廳或水簾洞。(圖皆為作者提供)
白廳或水簾洞。(圖皆為作者提供)

鐘乳石是溶解碳酸鈣後的水,從洞頂下滴經過固化及長期的累積而形成的沉澱物,有刀片狀、鬚狀、垂懸狀不一而足。印象最深刻的是白廳(也許就是水晶廳),洞頂滿是懸垂的冰絲,一片晶瑩剔透恍如冰宮,下有細長石臨水照影,奇幻迷離又似水濂洞。

石簾是碳酸鈣在洞穴壁上形成的簾狀沉澱物。片片垂直的薄片由上而下排列成大幅帷幔,既像百頁窗,也像晾曬中的豆腐皮。

溶洞簽名照。(圖皆為作者提供)
溶洞簽名照。(圖皆為作者提供)

石筍是地面上的碳酸鈣由下往上逐漸堆積而成的沉澱物,因形狀像竹筍而得名,但石筍並不全都長得像竹筍,高矮胖瘦參差不齊。最經典的便是門票上的那根白色石筍,立於一根深色石柱旁,更顯得純白無瑕,有人說它像白花菜,我則覺得它球形略尖的造形,像極了舔了一口的蛋捲冰淇淋。一處洞中洞,上有石簾下有水流,一根石筍攔道而立,雖不夠粗壯卻有一夫當關的氣勢。

石柱是鐘乳石和石筍上下接合而成的沉澱物,多為柱狀而名之。石柱方圓粗細不等,有的像層疊瀑布,有的像幼兒堆疊的積木。有趣的是上粗下細的鐘乳石和上細下粗的石筍在尖點結合而成的石柱,像極了雙人特技表演,危險動作讓人捏一把冷汗。

石洞內還有許多生物,最負盛名的是盲蠑螈(Proteus Vivarium),身長不足1呎,是洞穴內最大的脊椎動物,尖頭細身如蛇但有細小的四肢,通體色白,沒有視力,生存在地下水形成的暗洞內,傳說可存活百年,即使不吃東西也能活6年。在靠近出口處有一黑箱內有盲蠑螈可供觀察,但因人多光線太暗沒有看見,只能在電視屏幕上看到牠的樣貌。

匆匆結束了斯洛維尼亞一日遊,走馬看花雖未能深入瞭解它的歷史文化,不過起碼知道了它位於地球何處。

特技表演。(圖皆為作者提供)
特技表演。(圖皆為作者提供)

●周刊旅遊歡迎投稿

1.投稿電郵:[email protected]

2.來稿限3000字以下,旅遊中有無要注意事項或交通須知,歡迎一併寄出。

3.照片檔案限JPG檔,不宜過小隨信寄送,並附註圖說。

義大利 雕塑 咖啡

上一則

旅遊/浪漫摩洛哥 古城新城美如畫

下一則

美國現象/開國元勳們 搞獨立也懂吃喝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