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挺巴組織占領布碌崙博物館 藝術品受損 工作人員遭襲 34人被捕

以色列大遊行今登場 紐約警方嚴陣以待

「反仇恨」有話說:亞裔家庭教「容忍」 在美不適用

本報讀者林小姐(右)與廖小姐(左)不僅閱讀了系列專題,還分享給遇到相關問題的朋友們。(記者孫愛薇/攝影)
本報讀者林小姐(右)與廖小姐(左)不僅閱讀了系列專題,還分享給遇到相關問題的朋友們。(記者孫愛薇/攝影)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由於疫情的影響,亞裔受到暴力或排擠的事件日漸受到社會關注,不管是路上遭襲擊的華裔老人,或是在校園中遭受排擠的華裔孩童,由於亞裔屬於較為內斂的民族,即便遭遇不公平也較少對外求救,而這樣的反應態度,會讓加害者更加猖狂。

舊金山世界日報於年初開始,陸續推出「反仇恨、迎共榮」專題報導,以每個月一次的專題報導,關注亞裔社會所面臨的仇亞行為問題,從社會上的多個角度探討仇亞行為,讓更多的讀者在專題中,一起了解這項華人社區需要投入關注的議題。

廖小姐是本報的讀者,觀看追蹤本報的「反仇恨、迎共榮」專題系列報導。她表示,亞洲或中式傳統教育都是在教導,要學會容忍與迴避,或者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觀念,這種思維在美國比較不適用,遇到感到不適或是不舒服的對待時,就應該要明確反應表達。

她也提到,在美國從小學開始就有在反對歧視霸凌這塊紮根教育,從小的教育也需要家長把開玩笑的底線界定清楚,小孩就比較有依循標準,也能教導孩子怎麼在適當的時機尋求協助與保護。

在眾多不同的反仇亞專題的探討中,廖小姐提到,舊金山現代舞蹈家王自如透過舞蹈或其他形式的轉換抒發情緒,引起讓大眾共鳴,讓自己很能感同身受,王自如願意這樣投入關注社會議題,真的是很棒,值得支持鼓勵。

她非常希望報社能持續報導類似議題,雖然自己還沒遇到這類問題,但愈多人關注這樣的議題,發生問題時就更容易會被重視,問題的解決會比較有力道。

另外一位舊金山世界日報讀者林小姐,不僅閱讀了「反仇恨、迎共榮」專題系列報導,還將報導分享給親朋友好一起閱讀,希望華裔社區更多的讀者一起來關注這項重要的社會議題。

世界日報從多個角度探討美國社會上出現的仇亞行為,從政府、心理師、 脫口秀以及舞蹈家中,不同面相深入探討社會對這項議題的重視,不少專題的受訪者表示,曾經發生過的仇亞行為,在心理的傷痛不曾消失,華人社區對於不喜愛聲張的民族個性,讓受害者面臨第二次的傷害,正面接納已經發生的傷害,讓傷口開始癒合。

亞裔 舊金山 華裔

上一則

世報反仇恨專題 歡迎分享故事

下一則

拜登民調新低 紐森仍有信心 「川普仇亞讓他離開白宮」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