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聖地亞哥動物園野趣橫生 更是環保宣教園地

早前去了久聞盛名的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San Diego Zoo Safari Park),該園占地1800畝荒野叢林,生長著各類植物約3000多種,並放養2400多頭世界各地野生動物, 其中許多是珍貴稀有動物。園內各主要景區有解說員詳細介紹各種動物的習性、飼養管理方式,以及如何保育等;在一些區還設有投餵平台,讓遊客和動物零距離接觸,大大提高遊客的樂趣。此外,園內還有各項表演及展示,使遊客在觀賞同時,切身感受到保護動物和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這裡不僅是休閒的樂園,也是環保宣教的場所。
火烈鳥 如靦腆少女
一入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有兩、三層樓高的巨大鳥籠,裡面放養著各種艷麗少見的鳥類,在石峰巔與樹林間飛舞,伴隨著婉轉悅耳的鳥鳴。一隻頭上聳立著羽冠的藍鳥落在路上,其尾部和翅下有白色區帶,前胸略呈紫色,眼睛閃爍著紅光,這是印度尼西亞島嶼的藍鳳冠鳩(Goura Cristat)。看牠在我們面前悠閒踱著方步,儀態美麗大方,楚楚動人,真是野趣無窮。
出了大鳥籠,就看見一大群火烈鳥在小島上。成鳥通體潔白,映著泛紅的羽毛,幼鳥則呈灰色。解說員介紹火烈鳥以小蝦、蛤、昆蟲、藻類等為食,羽毛的紅色來自其攝取的浮游生物。我問道:「為啥在洛杉磯動物園看到的火烈鳥羽毛比這裡的紅?」她解釋說,除了與餵養的飼料有關,此園飼養的是歐洲火烈鳥,體型較大,以白色為主;而洛杉磯動物園飼養的古巴火烈鳥以紅色為主,體型相對較小。
火烈鳥以細長的腳鶴立著,流線型的S彎曲長頸突顯其優雅,垂著頭與向下鉤的喙好似靦腆的低頜少女,彬彬有禮地向我們問早安。
霍加皮 神祕鎮園之寶
在這園內的珍奇動物中,有兩種是被列為世界十大神祕動物。一種是大猩猩,在世界十大神祕動物中排名第十。
看到壯碩的猩猩和牠們充滿情感智慧的眼神,不由得使我想起曾獲多項奧斯卡金獎的電影「金剛」(King Kong),片中主角大猩猩對人類的善惡愛憎分明。大猩猩是最大的靈長類動物,生性溫和,大家族群居在一起,以植物為食。直到1847年,人們才對大猩猩有了正式的科學認識。
另一種最值得看的是霍加皮(Okapi),牠是一種僅產於剛果的哺乳類偶蹄動物,與長頸鹿為同一科屬。牠的長相十分有趣,有著像長頸鹿的長脖子和腦袋、一雙野狗般的大耳朵,後腿部卻有著斑馬的條紋,四蹄像是穿上了白色的長統襪。霍加皮能吐出一英尺長的舌頭,來清理自己的眼部和耳朵後邊,此狀又像食蟻獸。
霍加皮生性孤僻,常年棲息在深山密林,因此天敵主要是豹。1901年霍加皮被西方學者發現,此前只有剛果熱帶雨林地區的原住民知道牠的存在,是迄今人類發現最晚的一種大型陸生動物,被列為世界十大神祕動物的第二位。霍加皮因稀有而價值連城,一般的動物園買不起,千萬不能錯過這鎮園之寶。
到非洲平原親近長頸鹿
園內提供約30分鐘的免費遊非洲平原電車,以及需另買票的大篷車。因動物喜曬太陽又怕烈日,當時正是初春,近中午時能看到較多動物活動。當車輛進入原野和坡谷,首先看到的是濕地水禽湖,棲息著天鵝、鵜鶘、野鴨、鸛鶴等各種水禽,在岸畔信步或湖中悠遊,湖光鳥影,交相輝映。水禽們時而興起翩然起舞,或噗噗踩著水面一路飛天,鳴聲嘹空;一會兒又矯健地滑翔至湖面,引起一陣騷動,頃刻湖面又恢復到原先的平靜。動靜間充滿著生機,別有一番情趣。
當車駛入模擬南非高原和東非草原的壯麗風光區時,可見成群結隊的長頸鹿、斑馬、羚羊、犀牛、駝鳥、野驢、野馬、駱駝等。有的棲息在草地,有的正在淌小河,有的悠然徜徉,忽而舉頭張望,忽而低頭啃草,有隻長頸鹿還探頭向大篷車內的遊客致意。駕駛員解說,這些動物中有些在此繁衍好幾代了,共有上百隻長頸鹿在此出生。廣袤中洋溢著祥和,讓人彷彿置身於動物原生地,嘆為觀止。
當車拐入猛獸散放區時,儘管猛獸們都靜臥在樹叢中,牠們敏銳的目光和轉動的耳朵仍潛藏著蕭殺之氣。一隻獅子坐在一輛廢棄的越野車頂,雄視眈眈;還有一對獅子在草叢中卿卿我我。經過獵豹區時,一對獵豹在樹下注視著草原動靜。
駕駛員解說,獅子一天主要是睡覺和休息,只有短暫的劇烈捕食活動。而獵豹為動物界短跑冠軍,靈活、能極度拱起的脊椎讓牠可在兩秒鐘內由靜止,加速達時速70英里,但追逐往往只能持續30妙、約500米以內,然後就失去速度和耐力。當獵豹興奮時,會發出似鳥叫聲的「唧唧喳喳」,但不能像獅子或老虎那樣咆哮。上蒼造物真是各有奇妙,互有短長。
逛大象谷、虎徑、鷹崖
下車後,我們循路來到大象谷,臨崖而望有八隻大小非洲象分居在兩個大型棲息地,內有池塘、泥坑和遮蔭巨石,現有的四隻小象都是在此出生的。有的象左右晃動著鼻子,慢悠悠地漫步;有的象在吃草,還時不時揚起鼻子,把草甩到背上。據講解,象用不同形式捲曲鼻子來表達情感。
再沿崖前行,遇到一分叉口,向左拐是澳洲步行道,我們選擇往右拐先去虎徑。沿著蜿蜒的山路,兩側山坡的叢林棲息地,分隔放養著三隻生活在印亞蘇門答臘島上的瀕危動物蘇門答臘虎。牠們透過玻璃牆正虎視眈眈地瞅著遊客,可以清晰地看清虎臉兩側有較長的毛,據說這些鋼硬的毛是為了在叢林中穿行時,抵擋植物的枝葉。
在虎徑盡頭是沿崖而上的木棧道,通往鷹嶺。走在棧道上,一側可以向下遠眺散落在非洲平原的動物,一派生機盎然。另一側高大的籠子裡,分別放養著貓頭鷹和美國的國鷹白頭鷹。峭壁的頂部是魯佩爾禿鷲,這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可達3萬英尺以上。還有加州特有的禿鷹,說明牌介紹,如果禿鷹的光腦袋殼呈粉紅色,就是5年以上的成年鷹,顏色越紅年齡越大。
由於近幾十年棲息地的破壞和偷獵,加州禿鷹曾幾乎絕種;到1982年,全加州野外只剩下22隻鷹。聖地牙哥動物園開啟了第一個加州禿鷹圈養繁殖計畫,成功使加州禿鷹的數量增長到500多隻,其中一半以上重新被放歸野外。
離開鷹崖下山,到了澳洲步行道。除了袋鼠,無尾熊等之外,一定記得去看鴨嘴獸。牠是世上唯一一種卵生哺乳動物,僅在澳洲塔斯馬尼亞的淡水棲息地發現,以貝類、蠕蟲和昆蟲為食物;游動速度極快,喜在黑暗中捕食。牠的嘴和腳像鴨子,身體像水獺,尾巴又像海狸,是體內主要儲存脂肪和能量的部位,甚是新奇有趣。據說科學家第一次看到鴨嘴獸時,還以為有人在惡作劇。
偌大仿生動物園,放養著這麼多珍禽奇獸,真是讓人目不暇給,留連忘返。天漸漸黑了,我們只能依依不捨地離去,這曠野自由祥和的情景卻深深地留在腦海裡。
周刊旅遊迎投稿
1.投稿電郵:[email protected]
2.來稿限3000字以下,旅遊中有無要注意事項或交通須知,歡迎一併寄出。
3.照片檔案限JPG檔,不宜過小隨信寄送,並附註圖說。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