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時記者乘菲律賓船至南海島礁 直擊中國海上軍備

美太空艙成功降落 史上最大「小行星樣本」送抵地球

封面故事/庇護爭議 華社抗拒遊民所

百人聚集法拉盛,不滿市府將遊民所建在華人社區中心地區。(本報檔案照)
百人聚集法拉盛,不滿市府將遊民所建在華人社區中心地區。(本報檔案照)

2021年12月,亞洲人平等會(AAFE)與政府合作,將在法拉盛大學點大道附近建設一個庇護所,為無家可歸者家庭提供住所。但此計畫宣布後,立刻引起激烈爭議。12月19日下午,許多華人民眾聚集在法拉盛亞平會原辦公樓所在的路口舉行抗議,其主要觀點是:在法拉盛市中心建設庇護所是不可接受的,因為這裡住有婦女、兒童和老人;一些無家可歸者患有精神疾病,吸毒成癮,容易傷害到這裡的居民家庭。

同時,也有支持者去現場聲援建設庇護所。支持者主要是「法拉盛勞工家庭協會」志願者。他們認為,這些庇護所是社區尤其是有困難的家庭需要的過渡性房屋,和永久性的可負擔房屋一樣重要。華人家庭需要得到政府的房屋資源協助,包括政府樓、租金補助、過渡性房屋及庇護所等。

社區民眾簽署請願書,反對在布魯克林8大道建遊民所。(本報檔案照)
社區民眾簽署請願書,反對在布魯克林8大道建遊民所。(本報檔案照)

憂收容所威脅社區安全

亞洲人平等會發布的消息稱,他們將在亞平會原址建一個帶有兒童的家庭過渡性住房,即入住者必須要帶有18歲以下的孩子。「那些是遭遇家庭暴力的婦女,需要有一個地方可以暫住,避免流落街頭。」該會強調,這個庇護所不是提供給街上的流浪漢、坐在地上要錢的遊民。

抗議當天,許多反對修建遊民庇護所的民眾接受記者採訪。他們表示,政府只需要修建可負擔房屋就夠,根本不需要修建庇護所。他們表示,華人社區不需要這些,美國華人都很勤勞。「哪一個種族的人需要,就把庇護所建到哪個種族的社區去。」

疫情爆發後,華人社區遊民激增;圖為法拉盛緬街上乞討的遊民。(本報檔案照)
疫情爆發後,華人社區遊民激增;圖為法拉盛緬街上乞討的遊民。(本報檔案照)

一些組織抗議的華人社團負責人都迴避採訪。一位要求匿名的知情者表示,消息公布後,有社團向許多紐約華人微信朋友圈轉發抗議信,呼籲大家簽名,「據說有上萬人簽名反對」。同時,很多華人社團在街上讓人們簽字,表示支持。抗議當天,所有的社團帶的橫幅都是統一的,顯示有人在背後組織。

抗議組織者沒有說明住房是「提供給有孩子的家庭入住」。他們強調政府的項目是建造「遊民收容所」,表示建立收容所對這個華人社區安全構成了威脅。

他透露,其實這是某同鄉會和商會發起的,名義上是為了法拉盛社區,實際上主要是擔心在那裡建設庇護所會影響他們的利益,因為他們在法拉盛購有物業,經營許多生意。

政府樓Bland Houses位於法拉盛天景中心對面,一直比較安靜。(韓傑攝影)
政府樓Bland Houses位於法拉盛天景中心對面,一直比較安靜。(韓傑攝影)

「紐約庇護所根本不夠」

「法拉盛勞工家庭協會」發起人萬延海表示,最近,紐約市三大華人社區同時設立為遊民提供服務的庇護所,引起華人社區的抗議。他說,紐約市的庇護所根本不夠。目前,紐約市的庇護所中的居民近5萬人。「如果每個庇護所可以住200多人,那麼紐約市就需要200至300家庇護所。」紐約市華人人口占紐約市總人口的10%,那麼華人社區有兩、三家庇護所並不算多。

他在紐約市無家可歸者服務局網站找到一分庇護所名單,發現紐約市有416家庇護所,其中皇后區44家,史泰登島兩家,其餘分布在曼哈頓、布魯克林和布朗士。皇后區44家庇護所包括家庭的庇護所18家,單身成人庇護所12家,單身成人商業旅店做庇護所13家,家庭暴力庇護所一家。

由於疫情的影響,有些家庭淪為路邊的遊民。(美聯社)
由於疫情的影響,有些家庭淪為路邊的遊民。(美聯社)

2008年,紐約市首先爆發金融危機,迅即傳至全美及世界各地。從那時到現在,紐約市的房價一直在上漲。「也有人把紐約市的房價上漲歸咎於中國富人的大批來紐約市買房。」許多人來紐約想尋求一個住房,但可負擔房屋並不便宜,故過渡性房屋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必要的。

他說,這主要原因是聯邦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的資助下降了,導致紐約市政府資助的住房嚴重不足。例如,根據2017年的統計,大約20萬人位於老人公寓申請者的等待名單中。「從申請到入住,平均需要十年。」這是明顯的供不應求。

支持興建遊民所的民眾表示,法拉盛需要為遊民提供過渡性住房。(本報檔案照)
支持興建遊民所的民眾表示,法拉盛需要為遊民提供過渡性住房。(本報檔案照)

「法拉盛也需要庇護所」

紐約華裔翻譯Howard說,即使是華人社區法拉盛,也有一些華人無家可歸者。「我最近從法拉盛的王子街過,就看到大約有十個人在街邊露營。」他說,紐約市政府的統計顯示,華人遊民占入住庇護所的遊民的1%,但遊蕩在外的華人遊民超過這個比例。「這些說明,法拉盛也需要庇護所。」

他說,在法拉盛市中心處,有一個主流建築商開發的天景花園(Skyview)。這是一個大型的商住樓群。而與之有一街之隔就是政府樓Bland Houses,提供給低收入者居住,裡面住了許多外族裔。「但是Bland Houses附近,至今沒有發生過事件。」

許多華人反對市政府在法拉盛設立庇護所。「他們把法拉盛視為自己的地盤,不許無家可歸者進入。」他說,許多華人不願意在本社區建立庇護所,主要是擔心不安全。因此,一些同鄉會組織鄉親起來反對,保護家園。其實,這是一個庇護所管理不當的問題。「我支持亞平會的建設方案。」他說,這個方案共有90個住所,供突發狀況的家庭臨時居住。「一旦他們過了這個坎,他們就會搬走。」

2021年10月7日至10月19日,獨家頻譜新聞、艾普索斯民調公司(Exclusive Spectrum News/Ipsos Poll)對850名紐約市民進行在線調查。結果發現,大多數紐約人表示,無家可歸者應該「住在附近的酒店或庇護所中」。

民調顯示,大多數紐約市民贊成對遊民進行安置。(路透)
民調顯示,大多數紐約市民贊成對遊民進行安置。(路透)

曾住庇護所 華人感恩

民意調查發現,62%的人表示應該將無家可歸的人安置在他們的社區中,而30%的人不同意。民意調查發現,55%居民不贊成市長白思豪對遊民危機的處理。近三分之二的紐約人同意為該市最弱勢群體提供住房。民意調查發現,78%的人表示應該對百萬富翁和億萬富翁徵收額外稅,以幫助解決新冠疫情造成的城市預算赤字,而只有14%的人不同意。

紐約華人王先生說,最近的媒體報導就讓他想起他也住過庇護所。他說,他20多年前來紐約留學時,學校位於曼哈頓,而他住在布魯克林。因為住宅沒有消防設施,他被要求搬走,住了一個月的庇護所。他說,雖然只住了一個月,但是給他很大的幫助。

他說,他在中文報紙上找到了位於布魯克林的一個房間。這是一個華人所有的三層樓。屋主住在一層,第二層和第三層都對外出租。住在裡面的都是華人,有的是學生,也有打工仔,還有的人搬去佛羅里達,卻在屋子裡存放一些行李。他說,由於這個住房位於非裔社區,價格便宜,靠近地鐵,每月租金只要250元。「如果沒有意外,我會在那裡住到畢業。」

他住進去以後,才聽說這個房間原來的租客也是一名留學生,但是在暑假期間回國相親,要求屋主保留這間房間兩個月,但不支付房租。於是,等這名留學生一回國,屋主就向外出租,他便住了進來。那位留學生返回美國後,回到原來的出租屋,發現他的房間住進了其他的租客,就離開了。

他說,幾天後的一個早晨,出租屋內突然出現幾名警察和消防員,說是「這個出租屋沒有消防梯,存在安全隱患,租客要全部清空」。接著,警察開始檢查租客的身分。「他們看了我的學生證,把我交給後面的紅十字會的人員。」紅十字會的人對他說,「你比較急,馬上要搬到shelter」。

當時,一位廣東籍的租客告訴他,這可能是那位留學生打電話給消防局,對屋主進行報復。他收拾一下行李,跟著紅十字會的汽車搬到皇后區牙買加的一個旅館。「他們給我安排了一個房間,而且不收費。」他發現,住在那裡的人各個族裔的都有,以非裔為主,白人很少,「華人只有我一個」。

他在庇護所住了約一個月,又有市政府的工作人員與他聯繫,安排他住到一個附近的政府公寓樓裡。「他們安排我住進一室一廳的房間裡。」他說,這個公寓裡的租客主要是非裔,大都安靜友好。「我在那裡住了一年多,畢業了才搬出來。」

他說,他把這個故事講給朋友聽,許多人向他表示恭喜,說他是「因禍得福」。他估計,如果當時讓他搬走,重新找住房,但是短期內根本找不到。他表示,他要感謝紐約市的這個「庇護權」,也希望其他人也能夠享用。

華埠等華人社區發起抗議,反對興建遊民收容所。(本報檔案照)
華埠等華人社區發起抗議,反對興建遊民收容所。(本報檔案照)

3大華社抗議:非歧視遊民

遊民問題在紐約並非新鮮事,華人2018年就發動過多次抗議,反對市府在鄰近法拉盛的大學點修建遊民所;後來也是經過社區一番努力,才讓本來收容各類遊民的該所,只允許收留女性遊民。

這次除了法拉盛,紐約另外兩大華人社區曼哈頓華埠和布魯克林8大道幾乎同時也爆發了反對興建遊民庇護所的抗議行動。上月市議會舉行年度最後一次全體會議之際,80多個華人社團齊聚市政廳前,抗議市府暗箱操作,在三區華社修建遊民庇護所,但他們強調「不是歧視精神病患者或遊民,我們有知情權,也希望市府重新選址。」

也有民眾表示,市府僅僅修建遊民庇護所並未能真正解決遊民問題。機構設置以及後續關照如果做得不足,遊民住了一段時間後,各類問題尚未根除就重返社區,只會給當地造成不良影響,讓遊民收容徒勞無功。

封面故事/遊民浮世繪:圖書館裡的遊蕩身影

封面故事/遊民心聲:想跟正常人一樣

封面故事/華人遊民 星巴克裡坐著等天亮

封面故事/流落街頭 昂貴住房是元兇

封面故事/拾荒身影 問不出口的心疼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世界周刊》

庇護 華人 法拉盛

上一則

稅務漫談/夫妻住不同州 怎樣報稅才省?

下一則

稅務漫談 / 今年稅季 重要日期別忘記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