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魷魚遊戲描述社會剝削 移工悲歌觀眾熱議

南韓驚悚影集《魷魚遊戲》(Squid Game)讓全球影迷緊盯Netflix追劇,其中印度籍演員崔帕西阿努潘(Anupam Tripathi)飾演的巴基斯坦裔配角「阿里‧阿卜杜勒」(Ali Abdul)藉由劇情針砭南韓數十年來避而不談的移工社會議題。
過去數十年來,南韓境內有上千名如阿里一樣的外籍移工在社會底層賣命打拚,飽受壓榨與剝削。
隨著《魷魚遊戲》暴紅,南韓的移工問題也跳出螢幕,成為社會主流的討論話題,且被全球影迷議論紛紛。
《魷魚遊戲》講述阿里在南韓一間工廠辛勤的工作,但工廠老闆卻惡意積欠薪水數月。走投無路的阿里為了讓妻子和新生兒過上更好的生活,被迫加入亡命遊戲,希望掙得數百億韓元獎金。
外籍勞工在南韓的社會與經濟地位低下,但阿里在劇中的表現卻深深擄獲南韓影迷的心。
崔帕西接受美國娛樂業界周刊《綜藝》(Variety)訪問時說:「我們覺得觀眾的反饋會很棒,但當這股現象和感覺真的襲來的時候,實在是超乎預期,我沒有做足準備。」
《魷魚遊戲》上映以來,關於阿里角色形塑的討論很多,許多影評和觀眾覺得,阿里在劇中頻頻以「先生」或「老闆」稱呼南韓隊友,令他們感到「不舒服」。然而,部分南韓民眾坦言,這就是在南韓的外籍勞工每天面對的現實情況,飽受剝削且難以突破隔閡。
一名推特(Twitter)網友寫道:「請解釋,為何《魷魚遊戲》要將非韓裔參賽者描繪成一位皮膚黝黑的男性,一天到晚以卑微的口吻稱呼南韓人『先生』,還要欠身鞠躬,最終以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的方式告別舞台。」
另一名可能是東南亞籍的網友寫道:「南亞民眾從小被教導要無私且熱心照顧他人。遺憾的是,我們卻經常被集體主義社會剝削。」
非法外勞 惡性循環
南韓釜山國立大學(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韓國與東亞文化研究副教授西德‧包‧賽吉(Cedar Bough T. Saeji)表示,網友句句屬實,但要了解阿里這個角色,得先知道外勞如何落腳朝鮮半島。
1993年,南韓首度允許移工入境,當時南韓經濟快速起飛,本國籍的藍領員工不足以供應製造業、建築業與農業的大量人力需求,亞洲其他國家的「工業實習生」(industrial trainees)開始大舉前進南韓,尋求更好的就業機會。
賽吉接受《國家廣播公司》(NBC)訪問時表示:「當時的情況相當剝削。」南韓雇主支付移工極低的薪資,扣押移工的護照,有時甚至根本不支薪。
南韓移工的簽證與雇主企業緊密掛勾,當時也沒有通報剝削的外語申訴管道,遭受不當對待的移工大多只能忍氣吞聲。
除了工作環境惡劣且危險,福利遭剝削之外,外勞宿舍的生活環境往往也好不到哪裡去,偏僻、狹小、髒亂更是移工日常。
許多人希望透過換公司來爭取更好的環境與待遇,卻發現簽證不適用新雇主,只能打黑工,淪為非法外勞,落入惡性循環。
賽吉說:「違法黑工成為南韓下層社會的公開祕密。」
2000年初期,許多南韓外籍勞工學會韓文,組織活動爭取更好的工作環境。與此同時,南韓當局通過更多保障移工的法律,但南韓社會隱晦的反移工情緒依然沒有存在。
南韓最大宗的移民來自中國,人數超過100萬人,接著依序為越南籍和泰國籍,人數分別為逾20萬人,像阿里一般的巴基斯坦裔移工根本擠不進南韓20大移民國家之列。
賽吉表示,南韓的巴基斯坦移民人數約1萬3000人,但他們堪稱南韓最辛苦移工的代表。
除了阿里之外,《魷魚遊戲》第276號參賽者由菲律賓籍演員克里斯汀‧拉加西特(Christian Lagahit)飾演阿里的同事,他是南韓高齡外籍移工的縮影。
南韓首爾國立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研究人員鄭姬善(Chung Ki-seon,音譯)表示,「南韓農業勞動人口的平均年齡超過70歲,但只要外勞超過75歲,就很難繼續留在職場甚至南韓境內。」南韓官方數據顯示,南韓目前有超過39萬2000名無證勞工滯留南韓境內。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