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美國小姐棄后冠聲明有玄機?藏頭詩指「遭封口」知情者曝內情

不是到哪裡都買不起 加州還有9城鎮中價房只15萬元

黃存義創造藍海 全智通機器人前進日本養老院

全智通董事長黃存義。(圖:全智通提供)
全智通董事長黃存義。(圖:全智通提供)

機器人話題近期成為全球科技業的新焦點,繼微軟發表AI聊天機器人ChatGPT之後,Google也宣布推出另一款AI聊天機器人Bard。兩大國際公司相繼發表創意十足機器人之前,由台灣自行發展、功能更鮮明的全智通機器人,早在三年前就打入日本養老機構成為照護人員的最佳幫手。

夜深人靜時,東京養老機構的長輩們已在房內沉沉深睡,除了少數值夜班的照護人員,多數員工也各自下班回家。一台白色機器人在走道上緩步滑行,起初先透過手臂自動按下電梯按鈕,到了指定樓層後再依序打開長輩房門,透過掃描器可檢查他們的是否摔落床下或出現行動異常。

這是全智通機器人(aeolus robotics)所開發的服務型機器人,全智通董事長黃存義說,從三年前公司開發的服務型機器人成功被引進到日本的養老機構後,至目前為止服務項目已達到七個不同的環境,包括養老院、醫院、辦公室、旅館、保全、機場、賣場等,至今已向全世界幾個國家出貨數百台機器人。

全智通公司的母公司aeolus robotics是黃存義2016年創立,目前員工200多人,其中有九成都在研發部門,這些研發部門員工的專長主要分為人工智慧(AI)與機器人肢體操作。

全智通「雙臂人形」機器人。(記者林俊良/攝影)
全智通「雙臂人形」機器人。(記者林俊良/攝影)

應用場域多元 還能當保全

黃存義原為PC行業老將,曾經擔任過微軟大中華區總裁。他表示,早年見證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發光發熱,但是台灣過去專長是在代工製造,對於系統性原創技術較少闖出全球知名品牌,發展服務型機器人,正是引領台灣走向全球領先地位的契機。

公司創立之初,黃存義評估整個機器人的市場潛力,工業型機器人已出現瑞士ABB、日本發那科(FANUC)等大廠,且後續成長性有限,反觀服務型機器人仍在萌芽,且整個服務業可發展的可能性更多元,因此他決定投入服務型機器人的品牌創業。

黃存義說明,全智通的服務型機器人,是目前全世界在開放環境之下,唯一已經商業化的人形機器人。他特別強調「開放環境」與「人形機器人」兩名詞的定義,開放環境包括一棟大樓中任何空間都可由機器人來服務;人形機器人必須包含兩隻手來仿人類做各項活動。

全智通「雙臂人形」機器人。(記者林俊良/攝影)
全智通「雙臂人形」機器人。(記者林俊良/攝影)

名聲響亮 CES展受矚目

這兩大條件若放在科幻電影中,一般人感受不到有何奇特,但黃存義強調,全智通機器人強調的能為人類提供最實質的服務,從商業策略來思考,當前機器人最能滿足人類的需求,一個就是為服務業節省人力,另一是不同地點服務提供。

尤其針對節省人力這一項目,目前日本的養老機構,前十大業者中已有三家引進全智通的產品,這三家日本養機集團包括Medical Care Service、Saint Care及學研控股集團(Gakken Group),他們不僅是全智通的客戶,目前也是全智能的股東。

全智通的研發中心分布在台北、舊金山與維也納三地,透過這三個城市將服務傳送到各國。在銷售策略上,全智通產品行銷部經理王兆祥表示,這些服務型機器人,公司現階段是只租不賣,任何一家企業或團體有服務型機器人的需求時,全智通會統一由台灣組裝後再出貨到各國,至於後續的安排、保養及維修交由當地的工程人員以及經銷商進行。

全智通在國際的知名度比在台灣更響亮,尤其日本到處都可看到全智通英文名「aeolus robotics」的新聞,主要都是機器人在養老院協助照顧的報導。今年農曆春節前,在美國舉行的CES大展,各大媒體只要談到機器人,一定會介紹全智通的訊息。

全智通機器人公司董事長黃存義以「先行者優勢」五個字,形容公司立足市場的最大利基。全智通開發的服務型機器人屬於學習型機器人,「使用愈久,機器人愈聰明」。

黃存義表示,服務型機器人的背後,是強大的AI運算、影像技術及機器手臂的操作,每一台機器人被送到不同的環境工作時,機器人會記憶這個環境裡每個人的長相,每張桌子及椅子的特徵,或者餐桌上每只杯子的大小。透過大數據將環境裡的所有3D物件儲存起來,各個開放空間的運行規則也同時記下。

他表示,機器人在每個工作環境中所記下的所有know how,都會被傳輸到總公司的後台管理系統。熟悉一個環境之後,公司持續拓展新的工作環境,機器人被安排到新的工作環境,再繼續記憶新的空間運行規則。

服務業有幾千項,全智能開發的服務型機器人目前已開發的適用場域不到十項,隨著適用的場域愈多,機器人記憶的環境愈多,隨著時間累積,全智通的機器人將愈來愈熟悉各項不同環境的運作。

全智通產品行銷部經理王兆祥說,公司對機器人採用「機器人即服務」(robot as a service, RaaS)的模式,客戶可針對自己的需求,訂閱需要的服務,而不能只買斷機器人。機器人不需仰賴雲端資源即可進行各種複雜運算,可以最大程度保護個別客戶隱私。同時機器人的技能可以累積,隨著客戶數量增加,隨著新機器人功能愈來愈發達,新客戶只要簡單替換機器人手上的工具,即可快速在不同場域執行多種工作。

此外,自2016年起發展服務型機器人至今,黃存義說,目前為止公司仍鎖定B2B市場,預計2024年底跨足到B2C市場,進軍家庭領域,屆時全智通服務型機器人操作功能將更複雜,對市場的影響力也會愈大。

農曆春節前幾天,全智通機器人公司董事長黃存義剛從美國CES展回日本,這裡是全智通發展的機器人第一個市場,為了開拓美國市場,他在日本待不到一個月再度趕到美國參加另一個展會。

黃存義表示,每人心裡都有一個夢想,他從小的夢想就是開發機器人,過去在電子業工作時沒有機會實現夢想,後來從微軟大中華區總裁一職退休後,他開始投資不少新創公司,除了全智通機器人公司之外,也投了一些人工智慧(AI)公司。

他說,在構想成立機器人公司之前,他花了很多功夫去尋找人才和技術,「接著是透過我的想像,把人才和技術整合出產品」,這是他認為的最大挑戰。黃存義說,如果是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他相信要找到好的人才應該很快,但是對一家由台灣本土出發的公司,要找到全世界的好人才其實不容易。

黃存義創立全智通之初,一開始就投入幾十億元台幣,當時為了研發新技術,燒錢速度相當快,導致許多台灣的創投業者望而止步,公司剛成立時,初期投資者都是來自海外,直到2018年公司做出實體機器人後,才有台灣公司願意投資。

對於自己開發的服務型機器人,黃存義說,他不敢說這是科技最尖端的機器人,但是絕對是「最有用」的機器人。

當初會選擇以日本養老院的銀髮族為第一優先服務的對象,主因全世界大多數先進國家都面臨少子化,人工缺乏問題相當嚴重,許多低階工作沒人想做。因此,他認為機器人可以代替人類去執行較低階工作,讓人類去進行較複雜且具創意性的事務。

黃存義解釋,日本超過75歲的人口比台灣全台2300萬人口還多,如果都讓年輕人去照顧這些長者,將無法兼顧自己的工作。他笑說:「日本人對服務的要求非常挑剔,而全智通的機器人就是可以滿足日本人的要求。」

黃存義表示,服務型機器人是一項完全創新的系統性產品,這種「無中生有」產業發展模式,不僅對國內企業來說並不熟悉,整個國家、社會也很少見。他很自豪地說:「我們投入到這個領域,能得到目前的進展,這是全智通很特別的地方。」

全智通「雙臂人形」機器人。(記者林俊良/攝影)
全智通「雙臂人形」機器人。(記者林俊良/攝影)

日本 AI 養老院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曼陀羅(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