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200萬房加價108萬 南加這華人區房屋引搶購

美元貶至三年低點 川普威脅Fed嚇得資金逃離美國

兒童3C成癮手機滑不停 增睡眠障礙風險、干擾生長激素

兒童3C成癮手機滑不停,易增加睡眠障礙風險。(本報資料照片)
兒童3C成癮手機滑不停,易增加睡眠障礙風險。(本報資料照片)

手機已經成為生活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過度依賴,除了傷眼、傷頸椎,更傷大腦。台灣董氏基金會呼籲,家長應注意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尤其是小小年紀就開始使用手機,會出現焦慮不安、恐慌等手機成癮的症狀,包括該睡覺的時間仍頻繁使用手機,干擾生長激素分泌。

據2024年8月發表於期刊「青少年」(Adolescents)中的研究指出,夜間使用手機不僅剝奪了孩子的睡眠時間,也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曾遭受網路霸凌的孩子。南澳大學研究中心針對5萬3734名7至19歲的學生為對象,了解他們「應該在睡覺的時間」使用手機的習慣。

研究顯示,約34%的小學生及超過60%的青少年,在晚上該睡覺的時間仍沉迷於手機;夜間使用手機的頻率和每晚睡眠少於8小時的情況,在青春期早期達到尖峰,且年輕女孩更為明顯。以國高中女生的作息為例,每天7點多起床準備上課,放學回家後休息加讀書,若要睡滿8個小時,應10點睡覺,但許多孩子過12點還未就寢,根本睡不飽。

研究也發現,遭受網路霸凌的參與者,近75%承認整晚都會查看手機,滑手機快變成一種強迫症,就連睡覺也手機不離身。而未遭受網路霸凌的參與者,只有不到一半表示晚上有使用手機,就是想滑一下看看朋友圈的訊息。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使用手機透過社群互動、紀錄生活已經是常態,年輕人更是喜愛在社群媒體表達意見、與人互動。她指出,當看到有些回應和想像的不同時,自然會擔心、想回覆,許多時間幾乎都陷在手機裡,讓大腦難關機,所以容易干擾睡眠。

葉雅馨建議,可透過三點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手機使用習慣:

1.使用共識:說明使用時間限制以及不睡覺玩手機的缺點,朋友一起線上聊天、玩遊戲,可能不好意思提早休息,打擾彼此休息時間。可教孩子練習拒絕,或告知對方要先下線。

2.給予獎勵:以孩子喜歡的事物作為獎勵,當孩子在約定的時間休息就能夠累積獎勵點數,時間拉長就會變成一種習慣。

3.從小目標開始:用手機對孩子來說可能是種紓壓,避免讓孩子產生剝奪感與抗拒感,可利用漸進式的目標設定,幫助他們克服覺得很難的心理障礙。

葉雅馨提醒,當孩子表現與過往明顯不同,經常盯著手機且出現不語、愁苦、焦躁不安、失眠、擔心手機被拿走等跡象,孩子可能正遭受網路霸凌,父母應主動給予支持協助,包含保留證據、封鎖霸凌者、尋求法律協助等,保護孩子避免遭受傷害。

社群媒體 心理健康

上一則

高血壓就醫居區域醫院之冠 北市聯醫揭患者年輕化趨勢

下一則

打呼嚴重就醫 50歲男不聽醫囑「一年後中風坐輪椅」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