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海運費3原因漲3倍 華商喊吃不消

中美海運價格水漲船高,11月中旬中國至美西的海運價格,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且漲勢自今年3月底開始至今從未停歇。有洛杉磯從事家具進口的華商哀歎生意難做,並懷疑到底是真的需求旺盛運力緊張,還是資本家為利潤,「往海裡傾倒牛奶」的歷史在重演。
採樣1200家主要物流企業的海運指數(Freightos Baltic Index)顯示,一個40呎貨櫃從中國運至美西各港的價格,截至11月已上升至3887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1318元,增長約192%。中國至美東各港的價格為4685元,同比去年增長約74%。
海運價格暴漲,讓洛杉磯部分進口業者哀歎。家具進口業的張先生表示,如今運費高昂,而且一船難求。考慮到美國經濟在新冠疫情中亦受重創,購買力理應下降。他懷疑有船公司故意不出船,以期炒高運費所致。此外,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家具類進口商品還要加徵25%的關稅。張先生指出,陡然上升的成本,讓生意真的越來越難做。
但美國運輸聯盟(United Shippers Alliance)執行長Gene Graves,不認為存在故意炒高運費的狀況。他表示,中美海運一路上漲是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是高峰銷售季臨近,其次是個人防疫品的運輸,最後是大量業者在封城時期採取保守採購策略,如今經濟逐步重啟亟需補充庫存。
當前一船難尋的狀況,可能是Graves從業國際物流43年以來最糟糕的時期。他表示,有承運方向他指出,其船隻處於300%超量預定狀態,運力緊張程度可能會延續至2021年初、中國春節來臨之前。
香港班輪運輸協會(Hong Kong Liner Shipping Association)主席Roberto Giannetta表示,受疫情影響,部分船運公司及港口還面臨人手短缺問題。部分集裝箱的裝卸工作進展緩慢,加上需求量大,使空貨櫃相對匱乏。部分港口能看到大量貨物囤積的畫面,運費價格上漲至如此高度也是理所當然。
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的分析師David Kerstens亦在報告中指出,中國製造商品在美國的倉儲量,目前可能是1990年來最低。大量業者需要補貨,超高需求導致海運價格水漲船高不足為奇。
與此同時,美國的購買力雖然曾因6、7月的失業潮短暫下降,但恢復迅速。據商業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最新數據顯示,全美失業率在10月已經下降至6.9%,9月零售銷售增長1.9%,比預期高兩倍。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