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频道

* 拖拉类别可自订排序
恢复缺省 确定
设置
快讯

纽大华生毕业盼留美国 一原因「弃传播改从事金融」

台积电凤凰城厂区惊传爆炸 至少1人重伤

以巴冲突掀德国历史包袱 牵动艺文界反犹敏感神经

BDS运动全名为「抵制、撤资、制裁」(Boycott, Divestment, Sanctions),是由多个巴勒斯坦民间组织于2005年发起的国际运动。图为位于南非的BDS活动倡导人员。(Getty Images)
BDS运动全名为「抵制、撤资、制裁」(Boycott, Divestment, Sanctions),是由多个巴勒斯坦民间组织于2005年发起的国际运动。图为位于南非的BDS活动倡导人员。(Getty Images)

纳粹大屠杀后,德国为弥补历史错误,官方向来将捍卫以色列的国家安全视为对犹太人的义务。但在以巴冲突余波下,德国卡塞尔文档展数名遴选委员因被控支持抵制以色列的「BDS运动」而集体辞职,挑动德国社会「反犹」敏感神经。

BDS运动全名为「抵制、撤资、制裁」(Boycott, Divestment, Sanctions),是由多个巴勒斯坦民间组织于2005年发起的国际运动。它旨在通过对以色列施加非暴力压力,争取巴勒斯坦人在加萨和约旦河西岸的基本权利,并获得欧洲社运和文化界的支持。然而,这同时引起许多以色列支持者的反弹。

2019年,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一项谴责BDS运动的决议,指出BDS运动的策略和言论具有反犹太主义倾向,例如对以色列商品粘贴「不购买」标签等做法,让人联想到纳粹时期对犹太人的迫害。

德国联邦议会的这项决议当时在人权、艺术和学术界引发辩论,支持者认为这是对反犹主义的必要谴责,而批评者表示它限制了言论自由,将合法的政治抗议与反犹太主义混为一谈。

德国学者赫弗(Shir Hever)分析,德国将BDS运动犯罪化是为了摆脱对大屠杀的罪恶感。

赫弗的观点揭示德国官方对反犹太主义的过敏反应。长期以来,德国官方将以色列的安全和存在视为国家根本利益的一部分,这不仅凸显德国在纳粹大屠杀后对以色列的特殊责任,也成为当代德国处理以巴问题的外交政策内核。

前总理梅克尔于2008年在以色列议会的演讲中首次提出「国家理性」(Staatsräson)这个概念,强调德国对犹太人的历史义务,即捍卫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她说:「这不仅是一个政治目标,更是德国政治自我认同的关键部分。」以哈冲突爆发后,现任总理萧兹也不断重申这一立场。

这种对反犹太主义的严格态度近年在德国艺术和文化界引发接连不断的争议,许多曾经支持或未公开反对BDS运动的艺术家也受到波及。

例如,位于德国西部的亚琛(Aachen)取消原定颁发给一名黎巴嫩出生艺术家的奖项与奖金,原因是他曾支持抵制以色列运动;2019年,柏林犹太博物馆因转发一篇学者呼吁政府改变对BDS运动态度的连署请愿信而遭到谴责,馆长谢弗(Peter Schäfer)为平息争议请辞。

近期的卡塞尔文档展(documenta)风波,起初是以色列艺术家艾丁格(Bracha Ettinger)不堪承受加萨惨况退出,随后多名委员也因深陷反犹争议辞职。

印度策展人霍斯科特(Ranjit Hoskoté)在离职声明中表示:「我被要求接受一种囫囵吞枣且站不住脚的反犹概念,它将犹太民族与以色列国家混为一谈;而相应的,这种概念又将对巴勒斯坦人民的一切同情都误读为对哈玛斯的支持。」之后又有4名艺术家因支持霍斯科特并反对官方对艺术家进行背景审查而退出委员会。

针对集体辞职事件,联邦文化部长罗斯(Claudia Roth)重申,霍斯科特过去曾签署BDS运动请愿书,请愿书中含有将犹太复国主义定义为种族主义的意涵,因此应将霍斯科的言论视为反犹主义。文档展常务董事霍夫曼(Andereas Hoffmann)则强调,文档展的组织者「需要与一切形式的反犹太主义保持距离」。

此外,上周正在筹备中的德国当代摄影双年展(Biennale für aktuelle Fotografie)也爆发相关争议。策展人孟加拉摄影记者阿拉姆(Shahidul Alam)在脸书上发布谴责以色列在加萨军事行动的贴文,被认定具有反犹色彩,导致与主办城市官方间的信任破裂,最终决定取消展览。

「艺术能为我们黑暗的时代带来什么?」艾丁格在辞职声明中留下的ㄧ句诘问,或许能够为因历史带来的反犹敏感性与当代个人对反犹主义认知与界定的差异,使得类似的纷争在文化界不断上演的德国,提供一个新的思考与社会对话的起点。

德国 以色列 犹太

上一则

推动「加快」前线军事防御工事建设 泽伦斯基称对俄战争正处于新阶段

下一则

欧媒:乌克兰深入突袭俄国 炸毁连接俄中主要铁路

超人气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