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频道

* 拖拉类别可自订排序
恢复缺省 确定
设置
快讯

纽约州府重打零售盗窃 小商家装监控可抵免税收

仇恨犯罪愈演愈烈 纽约市府推系列课程 助公校生学习包容

印度人口超越中国 经济要超中赶美得克服这些挑战

联合国19日发布数据,确认印度人口已突破14.28亿人,超越中国大陆的逾14.25亿人,跃为全球人口最大国。(美联社)
联合国19日发布数据,确认印度人口已突破14.28亿人,超越中国大陆的逾14.25亿人,跃为全球人口最大国。(美联社)

联合国19日发布数据,确认印度人口已突破14.28亿人,超越中国的逾14.25亿人,跃为全球人口最大国。现在全世界都等着看,这个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挟着「人口红利」优势,何时能追上中国大陆、甚至美国。

印度人口基金会运行总监穆特加(Poonam Muttreja)说:「年轻人有极大的潜力为经济做出贡献,但在他们能做出贡献之前,印度必须先投资,不仅要投资教育,也要投资健康、营养,以及雇主需要的技能。」

也需要先创造就业机会。纽约时报报导,根据专家预测,印度必须在2030年之前,创造出9,000万个非农业新工作,才能让就业率持稳。但对这个长久来就业机会不足的国家而言,是严峻的挑战。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几年,印度的就业创造步伐也赶不上那个步调。

对照下,人口萎缩与老化,有碍中国维持快速的经济成长,也阻挠中国达成超越美国的地缘政治野心。然而,过去数十年来,中国依循东亚其他国家的经济成功模式,借由发展出口导向的制造业,获致成长转型。

目前为止,印度尚未能拷贝那种公式,也尚未能走出一条让国内经济突飞猛进、不只是渐进改良之路。

印度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大问题是基础设施虽比数十年前大有改善,但至今仍遥遥落后中国,不利吸引外国投资,是近年来外国投资停滞不前的主因。

另一问题是,全印度每五个女性,只有一人正式受雇,女性就业率名列全球倒数。讽刺的是,随着印度经济更繁荣,女性正式投入职场的人数不增反减。除了压制年轻女性的抱负外,让她们不得职场其门而入,不啻是对奔驰中的经济大踩煞车。

穆特加说:「就教育、就业、数字访问和各种其他参数而论,女性并未取得与男性等量齐观的人生赋权工具和管道。这情况必须改变,印度才能真正收割人口红利的果实。」

过去一世代以来,印度经济的成长速度一直比人口成长快,赤贫人口占比也已陡降。然而,以全球标准来看,印度大多数人口仍然贫穷,只要每月赚个300美元左右,就足以跻身全国所得前10%的行列。饥荒虽是过去式,但至今印度逾三分之一儿童仍营养不良。

经济机会不足,助长激烈竞争,即使是低级工作也得抢破头,例如在全印最穷困也最年轻(居民年龄中位数仅22)的比哈尔省(Bihar),估计就约有65万人将竞逐今年仅六、七百个全国公务员名额。

在幅员辽阔的印度,各地经济发展不均,尤其北部若以基本设施和平均所得来衡量,落后南部10年至15年,也是严重问题。有些省分可媲美中等所得国家,其他省分居民则连维持温饱都很费力。资源的分配成为日益棘手的政治议题。

印度与中国比一比

今天,印度的经济规模大约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每年人均经济产出不到2,500美元,远不如中国的将近1.3万美元。

分析师指出,经济实力差距甚大,主因是中国中央集权便于推行政策、早早在1970年代末就搭上改革开放列车,并且一心一意专注于出口导向型成长。相较下,印度经济几乎晚了十年才对外开放,而且改革步伐被政治因素拖慢,并受工业家、工会、农民和各派系争权夺利掣肘。

如今,世界权力结构已不同于1990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根基已稳固,几乎已封住了印度在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与中国争霸之路。

总理莫迪2014年开始推行「印度制造」运动,但后来就步履蹒跚。印度工资成本比中国低,但印度劳工教育程度较差,劳动法限制多多阻碍吸引民间投资,保护主义气焰高张等障碍也是阻力。

印度通往富强的两条路

经济学家认为,印度要变得像中国一般富强,只有两条路:1.发展模式彻底转型,尽一切努力成为「全球化轻制造业的中心」;2.开辟出其他国家未曾尝试过的全新发展途径。

印度已在更高价值的服务业找到利基,例如塔塔咨询服务(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等公司就已是世界领导者,诸如高盛等跨国公司在印度部署的员工占全球总人力的比率也高于别处。

然而,服务业成长有限,充其量只能降低失业危机罢了,数亿个印度人仍找不到工作,或屈就于待遇极低的工作。例如,在安德拉省(Andhra Pradesh),估计有35%的大学毕业生失业,没能找到与学历相称的工作。

莫迪向中国学到的一招,就是大举投资基础建设,砸重金建公路、铁路和机场,以改善供应链和链接性,从他掌权九年来花在公路和铁路的年度预算已五倍于前,即可见一斑。

但分析师和批评者担心,北京也可能是坏榜样,让莫迪执政作风愈来愈朝极权专制倾斜。

前印度外交部长萨兰(Shyam Saran)认为,抗拒进一步中央集权并维持民主,是印度维系语言、宗教、社会多元的唯一途径,而印度的「多元性可能是个安全阀」。

印度能否把握人口红利、地缘因素带来的机会?

尽管近年来印度国内民主退步,西方各国仍大致视这个「世界最大民主国家」为盟友,凸显与中国的区别。不论从地缘政治或人口结构角度来看,此刻都提供印度大好机会,可为国内广大的劳力争取更大的经济机会。

印度能否把握西方国家与中国冲突升高的时机,强化自己的科技与经济实力?

萨兰认为大有机会。他说:「中国掌握有利的地缘政治时刻,取得由美国主导的科技、资本和市场,借此真正自我改造。把握机会厚植国力。」

他说:「现在,印度可能也面临那种时刻。」

印度 投资 就业

上一则

大乱斗 威廉偷腥再度变热门话题 哈利、梅根粉丝搞的?

下一则

为什么还没开始反攻?乌克兰驻英大使:目前天气不允许

延伸阅读

超人气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