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1千枚飛彈瞄準中國 中專家:下一步日將建造核潛艇

日本「讀賣新聞」21日報導,日本正在考慮部署1000枚以上的遠端(長程)巡航飛彈。中國軍事專家稱,這是日本突破其「和平憲法」的手段之一,下一步日本就會建造核動力潛艇,甚至研製航空母艦。
讀賣新聞的報導稱,日本的這種打算歸因於台海局勢,以加強對中國的反擊能力,日本將把陸上自衛隊部署的12式地對艦導彈的射程從目前的100多公里擴大到1000公里左右,可覆蓋北韓和中國沿海地區。鑒於台海局勢,這些導彈將主要部署在西南群島和九州,目的是縮小與中國列裝導彈數量的差距。
8月初解放軍環台軍演,日本稱有5枚彈道飛彈落在日本的「專屬經濟區」。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中日兩國在有關海域尚沒有劃界,所以不存在所謂「日方專屬經濟區」的說法。
環球時報報導,中國軍事宋忠平表示,日本早2020年就表明要加強境外打擊能力,也就是「源頭打擊能力」,而該能力的提升方法之一就是增加遠端巡航導彈,射程1000公里將使日本具備中遠端打擊能力。
環時報導稱,「讀賣新聞」17日披露,日本防衛省已確定為建造中的兩艘反導型宙斯盾驅逐艦配備遠端對地攻擊巡航導彈,時隔幾天之後,「讀賣新聞」21日通過多位日本政府官員再度披露日本正在考慮部署1000枚以上的遠端巡航導彈。這種明顯的「步步為營」也進一步證明日本對此事謀劃已久。
對於「1000枚以上的遠端巡航飛彈」這個說法,宋忠平進一步解釋,若報導屬實,那麼1000枚就不僅僅是一個數字,其含義是表明「日本具備批量生產遠端巡航飛彈的能力」量產的象徵。從此也進一步表明,日本發展中遠程巡航飛彈和台海局勢沒有關聯,但日本選擇此時機「透風」可謂是心機重重。
環時報導稱,日本以「中國威脅論」的藉口來發展軍力的情況並不少見。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說,日本在第二次大戰後被套上枷鎖,「和平憲法」第九條明訂日本「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因此日本這些年以來並沒有部署可打擊外國領土的遠端導彈。近年來,在修憲的強烈呼聲下,國防開支不斷增加,日本政府也採取了更強硬的戰略。
宋忠平表示,最近幾年日本一直在竭力突破「專守防衛」,鼓吹解禁「集體自衛權」,這也就是要使日本自衛隊具備「攻防兼備」的能力,尤其在境外可以對其他國家實施源頭打擊,而日本宣稱要配置遠端巡航導彈的目的就在於此,當前日本國內修憲的力量越來越強大,以自民黨為首的修憲勢力在參議院保持超三分之二多數地位。日本要想修憲,關鍵在於美國的默許,而美國企圖借助日本來實現自己的霸權野心,因此日本突破和平憲法,改變「專守防衛」的軍事體制是大概率事件。
宋忠平認為,配備中遠端導彈只是突破「和平憲法」的手段之一,未來日本還會研製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甚至會堂而皇之研製航空母艦,這些都是過去「和平憲法」所限制、禁止的。
宋忠平說,在修憲之前就通過媒體「放風」展示出日本的兩手準備,一方面修改「和平憲法」是從程序上突破;另一方面,配備有中遠端巡航導彈是事實上的突破,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順理成章改變日本「專守防衛」的軍事體制。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