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簽晶片法案 中國商貿團體堅決反對 籲全球攜手應對

拜登於9日正式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對此,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10日發表聲明,反對美國藉國家力量阻撓全球工商界正常交流與合作,在歧視別國基礎上展開不公平競爭,且帶有泛政治化色彩,故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並呼籲全球工商界攜手應對,消除該法案對工商界的不利影響。
該聲明指出,法案將加劇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地緣政治競爭,阻礙全球經濟復蘇和創新增長。其中「2022年晶片法案」章節規定,將給美本土晶片行業提供巨額補貼,給半導體和設備製造提供投資稅收抵免等一系列措施,但這些條款歧視性對待部分外國企業,凸顯美意在動用政府力量強行改變半導體領域的國際分工格局,損害了包括中美企業在內的世界各國企業的利益。
聲明也提及,上述作法是典型的專向性產業補貼,不符合世貿組織的非歧視原則;另一方面,法案將「部分國家」確定為重點針對和打擊目標,導致企業被迫調整全球發展戰略和布局。
另外,聲明表示法案對「任何受關注的國家」界定寬泛,無限擴大執法的自由裁量權,具有典型的泛政治化色彩,各國企業的經營活動面臨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而該法案「研究與創新」章節提到,要採取一系列措施保證根據「美國製造」項目研發的技術在美國國內生產。這些規定不僅限制了部分國家企業公平參與全球競爭,也對全球經濟復甦和創新增長帶來負面影響。
此前,《晶片與科學法案》被認為存在針對中國大陸的條款,法案規定如果獲得補貼的廠商在知情的情況下,與中國等「受關注的國外實體」合作,且相關的技術或產品能引發國家安全關注,美國商務部有權全額收回補貼。大陸華泰證券指出,上述法案中的限制性條款可能影響台積電、三星、海力士等企業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擴產。
中國商務部先前曾批評,部分條款限制有關企業在華正常經貿與投資活動,將會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造成扭曲,對國際貿易造成擾亂;中國外交部也表示,中方對此「堅決反對」,稱不應為中美正常的科技人文交流合作設置障礙,也不應剝奪和損害中方正當的發展權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