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動起來了」 拜登簽署1.2兆基建案

拜登總統15日簽署獲兩黨支持的1.2兆元縮水版基建法案,在政壇歧見加深之際,實為一項歷史性成就,但變革性卻不足;拜登認為基建案說明政府能夠團結,為人民帶來實際成果,盼能拉抬聲調,他也指派紐奧良前市長蘭德魯(Mitch Landrieu)協調並督導基建案實施。
在美國通膨日益增長,且尚無法有效擺脫新冠疫情帶來的公衛與經濟風險時,拜登15日在白宮簽署基建案,盼藉此重建支持度;有數名共和黨人到場,這可能是2022年期中選舉前最後一次見到兩黨合作。
「我即將簽署的這項法案證明,即便有人冷嘲熱諷,但民主黨和共和黨仍可團結並拿出成果。」拜登說,「這很難,但我們還是能夠團結,為美國人民完成某件重大的事。」
拜登也提到面對中國和他國的經濟競爭之際,「基建案能夠帶來數百萬個新工作機會,帶動經濟成長,我們能夠在全球經濟競爭中獲勝。」
拜登前幾周民調直落,在基建案通過後,華盛頓郵報(WP)和美國廣播公司(ABC)聯合民調指出,就算基建案支持度達63%,拜登表現滿意度卻只有41%,不滿意度則高達53%。
根據此民調,僅有35%民眾認為,拜登上任前10個月完成很多或不少成就;白宮仍努力說服美國人,基建案有助緩解通膨、供應不足和勞力短缺所帶來的經濟壓力。
「我要跟美國人傳達的訊息是:美國又動起來了。」拜登說:「你們的生活也會變得更好。」
拜登希望將基建案喻為成功化解兩黨分歧的證明,並改善國家的飲用水、高速網路和逐步擺脫化石燃料。
「在華府中,我們太常因為堅持拿到我們想要的一切,而無法完成事情。」拜登預先準備的演講稿指出:「但這回基建案,我們一心要完成目標,我之所以參選總統,是因為我們只能靠妥協和達成共識帶領國家前進。」
拜登未來幾天也將走出華府宣傳基建案;他16日將前往新罕布夏州視察橋墩整修,17日到底特律拜訪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的電動車組裝廠。
在簽署基建案前,白宮14日晚間宣布,由紐奧良前市長蘭德魯負責管理和協調基建案支出事宜;白宮發言人莎奇(Jen Psaki)15日表示,基建案受到民眾歡迎,白宮視此為一大機會,希望能為人民帶來影響。
基建案頗具歷史意義,但是美聯社訪問多名歷史學家、經濟學者和工程師,他們歡迎基建案措施,但也指出政府過去數十年未能維持和升級美國基礎建設,這1.2兆元的基建案恐遠不足以彌補,也難應付當前氣候變遷威脅,亦不如羅斯福政府在二戰後推出的重大變革,包括禁止生產汽車和限速節油等。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