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資優初中新生更多元化 疫期取消篩選錄取見效

紐約市教育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因疫情而取消的公立初中篩選錄取方式取得立竿見影效果,更多低收入和新移民學生獲得入讀往年競爭激烈的資優初中;資優初中本學年的新生構成更加多元。
紐約市府和教育局去年底宣布,考慮到新冠疫情對教學的影響,實體教學中斷,貧富差距及家庭條件等造成的教育鴻溝更大,因此取消2021年的初中錄取篩選制度,全市200多所採用篩選制錄取學生的初中將在當申請人數超出招生名額時,優先錄取學區內學生後,以隨機抽籤方式錄取學生。
教育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取消篩選錄取制後,全市初中錄取的新生更加多元化,尤其是競爭激烈的資優初中,今年錄取到更多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和英語學習生(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數據顯示,因為不再如往年一樣根據成績、出勤率和考試分數等指標來篩選學生,全市數十所往年競爭激烈的資優初中,今年的申請學生數暴漲;全市46所最優質的初中,今年48%的錄取名額給予低收入學生,而去年採用篩選錄取制度時,該比率為41%。
英語學習生也獲得更多機會入讀資優初中;這46所初中去年只有3%的錄取新生為英語學習生,今年則達到7%。
多所華人家長所熱衷的菁英初中,此次也錄取更多低收入學生和英語學習生。位於布碌崙(布魯克林)的The Christa McAuliffe初中,去年錄取的學生中只有5%是作為英語學習生的新移民,今年該比率上升到16%;而位於康尼島、華人家長眼中的「明星初中」馬克吐溫初中(Mark Twain Middle School),今年錄取的學生中46%為低收入家庭學生,同比之下去年僅有35%。
根據市府去年底公布的初中改革方案,在2021年因疫情取消初中入學篩選制後,未來將推動逐步取消初中的入學審核制度及學區就近入學制,要將教育多元化拓展到全市32個學區,以解決非洲裔、西語裔學生長期面臨的教育歧視問題。但此舉也引發諸多華裔家長反對,認為若永久性且一刀切地取消篩選錄取制度,將毀掉一批資優初中,對改善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問題只是在「掩耳盜鈴」。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