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哥大學運現場目擊/抗議者組建烏托邦社區 校內平靜校外喧囂

罹癌後少露面...英王傳狀況漸惡化 白金漢宮定期更新喪禮計畫

華埠小巴生意縮水 人口結構改變是主因

華埠小巴生意萎縮,如今發車班次僅有高峰期四分之一。(記者許君達/攝影)
華埠小巴生意萎縮,如今發車班次僅有高峰期四分之一。(記者許君達/攝影)

往返於曼哈頓華埠、布碌崙(布碌崙)8大道和皇后區法拉盛三大紐約華人聚居區的直達小巴運營20餘年,其便捷、實惠受到歡迎,不過如今前往華埠小巴生意逐漸萎縮,發車班次僅有高峰期四分之一,對此業者表示,疫情對生意衝擊不大,人口結構改變才是主因。

小巴司機梁師傅專跑華埠和法拉盛路線已近15年,他回憶,該路線的「黃金時期」約在2003年至2006年間,,在小巴停車候客的地威臣街(Division St.)上,當時擠滿了職業介紹所,每天都有很多帶著大小包裹的乘客往來法拉盛和華埠。

從1980年代開始,大量從中國到紐約市的華人,都會先到東百老匯一帶落腳,並尋找工作機會,當時剛興起的法拉盛和8大道工作機會多,初來乍到者語言不通,也不熟悉地鐵,於是催生直達小巴的市場需求。

從2010年代起,新移民減少,而法拉盛和布碌崙華人社區也逐漸成熟,如今搭乘小巴的乘客,約有四分之三都是通勤客,很多都是固定的熟面孔。

一位住在法拉盛的乘客表示,他在華埠上班,坐小巴方便又比地鐵安全;在治安每況愈下的今天,直達小巴雖然還有地鐵無法比擬的優勢,但客源總量也就侷限於此。

小巴司機們表示,生意直線下降是從疫情前的一兩年開始的;司機張師傅說:「反而是疫情救了我們。」因為在疫情衝擊下,很多司機離職,「以前這個路線有60多輛車,現在只剩15輛還在跑,就這麼一塊蛋糕,少了那些人分,我們剩下的也就能吃飽了。」

張師傅說,由於客流所限,法拉盛線的司機每天最多只跑兩個往返,「每輛車20個座,每人4元,就算每趟都能滿載,一天最多收入也就320元。」

然而運營成本愈來愈高,加油、保養、修車都在漲價,張師傅說,最誇張的是保險,「以前一年只要6000多,疫情之後漲到了3萬多。」他表示,現在的收入只能勉強維持生活,不過任何意外都承受不起。

法拉盛 華埠 疫情

下一則

何處是老家╱長期照護 中產家庭 難以承受之重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