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遊民避風港」紐約將每年多撥1.7億

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24日宣布,將在2023年財政預算中增加1億7000萬元,以資助1400個低門檻「遊民避風港」(Safe Haven)項目,幫助遊民離開街道,並為其提供高質量服務及資源;而華埠作為避風港項目的爭議之地,社區擔心該筆資金將推進安置力度。
亞當斯表示,從2023財政年度開始,每年將額外撥款1億7000萬元,擴大和加強外展工作和專門資源,包括「遊民避風港」項目、穩定鋪位和救助中心(DICs),尤其針對那些可能遭到拒絕或無法得到臨時住房的遊民。
市府從在今年2月推出的「地鐵安全計畫」(The Subway Safety Plan)中已經表示要增加500個低門檻鋪位數量;而隨著當日的新宣布,這一數字還將不斷增加,亞當斯預計今年年底至2023年,全市將完成擴展收容鋪位4000餘張。
除此之外,另有1900萬元將用於創建三個額外的救助中心,並為行為健康服務者們,包括為護士、精神科醫生和社工等專業人員提供資金;最後1200萬元將用於增加專職外展人員,擴大服務範圍及安置工作。
而華埠日前極具爭議的東百老匯91號,也為「遊民避風港」項目的一部分;由反對遊民避風港者組織的「關注東百老匯委員會」,委員之一的王鏑24日表示,自2月社區會議後,市遊民服務局(Department of Homeless Services)表示,因為尚未談妥合同預算,所以建案將繼續推持,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王鏑指出,市府依舊把遊民問題「簡單化」,使得結果治標不治本,卻讓少數族裔社區成為受害者;可負擔住房、專門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務才是關鍵;若將預算有針對性的用在這些地方,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爭端。
亞當斯表示,這是有史以來對治理及幫助遊民進行的最大投資,這些資源將鼓勵加入進來,並將永久住房和生活穩定鋪平道路;「有太多的紐約人流離失所,但我們不能也不會拋棄他們。」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