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盛遊民氾濫 華人日增…社區新常態?商民無奈

疫情趨緩,法拉盛街頭的遊民日益增加,還出現不少華裔面孔,商家對這些遊民隨地大小便、不戴口罩等不良衛生習慣非常擔憂,但也有商家說,這些遊民已成為社區的一部分,必須學著和平共處;部分居民則指責市府遊民所計畫失敗,浪費納稅人稅金,無法幫助這些無家可歸者重回社會。
法拉盛商改區執行主任余鈿崧表示,當地的遊民主要有酗酒者、精神異常者以及職業遊民三大類,疫情爆發後,由於遊民所的居住環境不利於防疫,許多無家可歸者流落街頭;他說,疫情高峰期間,地鐵站與公園都不允許遊民逗留,他們只能選擇棲身街頭或銀行內。
余鈿崧說,許多遊民吃喝拉撒都在街上或銀行取款機旁,第二日留下大量垃圾等待工作人員清掃;雖然疫情趨緩,法拉盛的遊民問題並未解決,遊民數量不僅越來越多,還看見不少華裔身影。
由於這些遊民露宿街頭,余鈿崧表示,對當地商家與居民的生活品質都造成極大負面影響,一些商家反映遊民在街頭隨地大小便,還有些行人與商家遭到騷擾,更有遊民酒醉後,躺在人行道中間,阻礙民眾通行。
最糟糕的是,余鈿崧說,這些遊民多數不戴口罩,在路邊乞討時也成為防疫漏洞;今年8月,法拉盛商改區曾配合市議員顧雅明辦公室,驅趕在41路逗留的遊民,但他們很快再度「安營紮寨」,執法部門根本無可奈何,法拉盛商改區也只能向他們分發口罩,幫助他們避疫。
羅斯福大道的商戶黃薇薇(音譯)表示,今年5月重新開門營業後,每天幾乎都要與這些遊民「打交道」,一些遊民甚至在營業時橫躺在門口,她只能報警求助;她說,每次警察趕到時,這些遊民都突然消失,讓她無可奈何。
黃薇薇說,最讓她擔心的是遊民帶來的衛生隱患,她曾多次看到遊民亂翻垃圾桶內的東西,從不洗手,更不要說戴口罩,擔憂疫情通過這些遊民再度傳播,「只能尋找與他們和平相處的辦法」。
多年來發聲反對遊民所的黃友興表示,市府的遊民所計畫「治標不治本」,以他家附近的艾姆赫斯特泛美(Pan Am)遊民收容所舉例,這些酒店收留遊民後,既不幫他們解決工作問題,也不治療無家可歸者的心理疾病,導致周邊街頭遊民氾濫,酗酒與濫用毒品問題更加嚴重。
黃友興說,泛美遊民收容所每間房一天的價格150元左右,一個月至少要付4000多元,市府每年預計要支出20多億元在遊民所上,而這些錢都來自納稅人;他表示,疫情爆發後,市府的財政缺口擴大,需要通過裁減市教育局(DOE)與警局的預算才能維持,他很擔心市府會像30多年前一樣,再度宣布破產。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