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感恩節吃滷豬腳

感恩節前三天,在矽谷華人超市熟食部聽到有人想預訂火雞。店員說已經都賣完了,不接受訂貨。那麼一隻烤好的火雞要花多少錢呢? 答案是大約90美金 。
早在兩周以前就聽到主流媒體提到今年火雞缺貨,禽流感仍影響著禽類養殖市場,輸送鍊也受到疫後人工短缺影響。這些因素,加以工資上漲、原物料受通膨因素水漲船高,很早就傳出火雞價格要比去年高出17%。但火雞並不像雞蛋是家居必備的食物,一般只矇矓感受它比去年貴了些。
準備火雞其實是美國家庭主婦每年要遭遇一到兩次(感恩節過後還有耶誕節)的劫難,在冷藏室解凍一隻十多磅的火雞需時五天,要烤到表皮焦脆、內部汁多鮮美更不容易,畢竟平常並沒有太多練習機會,主婦備辦火雞都有點冒險感。
但想想文獻上記載18世紀美國人烤火雞,是架在離火源18吋的地方慢慢折騰,雞皮上頭還要拿冷豬油磨擦希望增加焦脆感,你就會覺得,現代人把這隻有一般雞五倍大的大鳥送進電烤箱,還有溫度計供你插進雞胸測溫,那已是省事很多了。
來美20多年,也吃過整隻火雞丟進油鍋的「炸雞」、在後院用特殊烤爐薰製的薰火雞,平心而論,都是追求一種儀式感。由一家之主(往往是男性)主刀,片給圍桌等待的家人,那一刻雞肉鮮嫩好吃,所餘雞架子還能熬湯。但講到味道,如果沒有醬汁和紅莓醬支撐,難免淡而無味,和Costco一隻4.99美金就買得到的烤全雞,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移民家庭其實可以塑造另一種儀式感,把家人最想吃的端上感恩節的飯桌,脫離開火雞的捆綁。
比如有一戶人家約了至親來共度感恩節,決定要去餐館訂大盤的生魚片和壽司、再到燒臘店買隻烤鴨及叉燒肉,更要準備在台灣就很愛吃的滷豬腳,加上扁魚白菜。滷豬腳材料比起火雞要更宜,前腿一磅三塊多錢,一包三磅也不過十塊錢上下,滷的時候加入可口可樂,不必放糖也有特別的滋味。滷豬腳醬汁拿來滷蛋和油豆腐,是不褪色的美味。
鄰居小時住大陸北方,她最懷念佬佬過年炸的素丸子,外脆內軟,是麵粉、胡蘿蔔、香菜的混合,每到年節就會炸上一大鍋,如今過感恩節雖然全家老小到了拉斯維加斯賭城,什麼美食都不缺,卻最想念記憶裡佬佬的炸丸子。
其實,食物只是陪襯,主要是一起吃飯的人,不論桌上擺著什麼樣的美食,如果父母老是趁著吃飯逼孩子早結婚、早生小孩,或者埋怨無法改變的過去,再美味的火雞都無法吃出滋味的,聊些積極有建設性的話題,或者談些家鄉的傳統風俗,都是更理想的下酒菜。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