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愛凌是誰?

美華混血少女谷愛凌,近日成了輿論焦點,她在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賽中,技壓群芳奪得金牌,引起中國媒體和網民一片驕傲的讚美聲:「為國爭光」。
不過,谷愛凌成為焦點,還因許多人搞不清楚她到底屬於哪一「國」:美國出生,自然是美國藉,但代表中國又必須有中國籍,在中國禁止雙重國藉的情況下,人們好奇:她放棄美國國藉了嗎?
谷愛凌自己的回答,讓人眼睛一亮:「在美國,我就是美國人;在中國,我就是中國人。」
人們有理由不滿意這個回答。乍聽之下,這話太過「正確」,倒像是「打太極」,說了等於沒說。或許,這是經紀人事先設計好的套路,或許只是這位天才少女臨場敷衍之辭。
但仔細想想, 這或許也是這位生活在兩種文化間的移民第二代的內心獨白。外人想知道這位一夜間爆紅的少女的身分,但文化夾縫中「谷愛凌們」其實也在問自己:「我是誰」。只是,外人好奇她們法律意義上的公民藉貫,而困擾谷愛凌們自己的,則是心靈層面的自我認同和文化歸屬。
因此,「谷愛凌是誰?」的提問超出國藉框限,觸及了許多移民後代的共同「身分情結」,尤其在美中關係不睦的當下。
在美國出生長大,谷愛凌接受的是美式教育。沒有應考壓力,每天睡十個小時;任自己喜好去嘗試各種運動和音樂愛好,並有優良環境和資源去發展特長;在滿足各種愛好同時,又能被名校錄取;陽光開朗,面對媒體侃侃而談。所有這些,是美國給她的。因此,當她說愛美國、感謝美國時,應是發自內心的。她不懷疑自己的美國人身分,當她參加北京奧數班和中國學生在一起時,她還會因自己是美國人而驕傲。
但她也愛中國,媽媽是中國人,姥姥住在北京;能說一口流利北京話;喜歡中餐,尤其愛姥姥做的菜。盡管是混血兒,不排除在校園裡因身分而遭歧視,但文化血脈與家庭淵源讓她無法拒絕她同時也是中國人。
生在華人家庭、長在美國校園的「華二代們」共同面對的身分認同挑戰,谷愛凌用「我是美國人,但也中國人」作了回答。身處兩種文化之間,不是弱點而是優勢。谷愛凌說,「我可以成為橋梁」,促進兩邊的溝通和理解。
運動本應超越政治,在分裂對抗已成天下大勢的今天,更需運動的療癒。因此,不必過分糾結國藉或獎牌,而應去欣賞和享受賽場上的精彩。運動精神,在於展示人類無限的身體潛能,以及挑戰極限的刺激和喜悅,而這是超越國藉和膚色的。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