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都轉行 華裔藝術生在美發展難

「我讀書的時候,藝術專業裡華人面孔的同學幾乎佔一半;當我們準備進入就業市場時,卻只剩下大概5%。再到後來,他們幾乎全都消失了。」在4C畫廊近日開業儀式上,創辦人儷莎雖然笑著說出了這句話,但難掩背後的不甘和遺憾。
在美國,華裔藝術家可能是最難維持生存的一個群體。4C畫廊的另一位合夥人崔德成是一位全職藝術家,畢業於芝加哥藝術學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繪畫系。他說,自己的同學中幾乎九成都已經轉行了。在美國,美術類畢業生想要在藝術道路上發展非常困難。一般的商業畫廊只接受已有名氣或受到認可的藝術家作品,而很多非盈利的畫廊則對藝術家的族裔有要求,因為畫廊的捐款者都希望能展出同族裔藝術家的作品,所以有些投稿要求會直接寫明藝術家的族裔。
「疫情這幾年,很多畫廊都被迫歇業了,留給華裔藝術家的生存空間也就更小了。」崔德成說。
開業日當天,現場也來了不少「曾經的」藝術類專業華人留學生。畢業於洛杉磯加大(UCLA)藝術史專業的華人Ella,如今已轉行成為了一名會計,她形容自己現在的工作「非常無聊」。
懷著向當下華裔藝術家處境裡填入一些希望的初心,儷莎和崔德成在2022年創辦了4C畫廊。這間佔地1600平方呎的畫廊,由三個展廳和一個工坊組成。除舉辦展覽之外,也會圍繞藝術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如沙龍,放映會,書展,分享會等,為南加華人提供一個更具包容性,但同時保持「純粹」的藝術空間。
和商業畫廊不同,4C畫廊不單純以售賣藝術家作品為目的。創辦者們稱他們希望在為華人藝術家提供一個展示作品平台的同時,也創造出一個可以傳達純粹藝術理念的空間,一個可以互相鼓勵的地方。
實際上,在畫廊開業之前,兩位創辦人已經深深感受到了這個項目的不易。自去年8月起,他們就一直在忙於畫廊的設計和裝修。儷莎說,美國人工實在太貴了,有的時候工人的效率完全無法掌控,不得已只能自己動手。 「好在我之前在學校有過做雕塑的經驗,木工、漆工、電工樣樣都會。」
對於想要赴美學習藝術的華人,崔德成建議,學習藝術要豐富自己的展覽經驗,這對藝術家來說非常重要。很多人想要等自己完全準備好了再展出作品,這不利於藝術家的發展。展出自己作品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與觀眾對話的過程,通過他們的反饋,藝術家才會了解如何準確地向觀眾傳達自己藝術理念。
4C畫廊的介紹中這樣寫道:「在這個日益分裂的世界裡,我們行走在無數個邊緣上。我們企圖用藝術空間,在世界的夾縫裡創造一個山谷,在這個山谷裡,每個人的聲音都能有回音。」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