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新語/政治競選鬥爭 莫傷種族內部感情

距離期中選舉只有一周多時間,各方候選人拉票活動進入最後白熱化階段。然而最近加州45選區眾議員候選人韓裔朴銀珠(Michelle Steel)競選團隊針對陳介飛的「抹紅」競選廣告令人傻眼,廣告中將陳介飛描述為「中國的選擇」。在當下中美關係進入歷史冰點的環境裡,將對手與中共做聯繫來拉票,這不僅傷害了亞裔內部的團結,更使美國民主制度蒙羞。
共和黨朴銀珠和民主黨陳介飛兩人是45區的加州眾議員候選人,兩人在初選時,得票率非常接近,因此競爭十分激烈。而該區又是美國最大的亞裔票倉之一。在競選過程中,候選人間相互質問,互相攻擊對方政見中弱點,你來我往,再正常不過。但如果這種攻擊涉及人身清白,在沒有證據情況下就稱對方是「中共的選擇」,這無疑硬往對方頭上「扣帽子」,實在難看。
其實在大街上貼傳單,朴銀珠團隊還發佈了一則30秒的「抹紅」廣告。廣告中兩名扮演中國政府人員模樣的人在討論,畫面標註「中共情報局」。兩人稱陳介飛支持孔子學院,是他們的不二人選。
朴銀珠團隊回應對陳介飛的「抹紅」競選手法表示,是陳介飛「嘲笑」朴銀珠的口音在先,並且陳對此從未道歉,陳介飛才是「種族主義者」。不管兩人誰先犯錯,朴銀珠以這件六個月前發生的事為藉口,升級對陳介飛的攻擊,實在有失風度。
而這次最為致命的一點,是亞裔族裔間的攻擊。疫情以來,各社區領袖,民選官員最常談起的一個話題,就是亞裔要團結,一起應對仇亞風潮。結果語音未落,亞裔內鬥就出現了。如果亞裔不團結,還怎麼一起抵抗其他族裔對我們的歧視和傷害?政治競爭要有邊界感和格局意識,不能為了拉票傷害亞裔內部感情。
在中國大陸長大的人都知道,政治課本中描述美國民主制度的劣勢時提到,候選人之間的政見辯論,常常演化成對對方無意義的人身攻擊,使競選變了味。經過民主制度選出官員,候選人通過表達政見贏得民眾支持,這樣的民主選舉本應是美好的,不應摻雜人身攻擊和無端指責讓民主制度蒙羞。
本次「抹紅」事件,一些社區人士認為是麥卡錫主義的抬頭,這是指上世紀50年代美國參議員麥卡錫製造的反共、極右行為,當時對美國政治、外交和社會生活都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很多人士因此被迫害,被污衊為中共間諜。在當今中美關係惡化,美國境內仇亞風氣未泯的環境下,要警惕麥卡錫主義再度興起。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