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約法拉盛水果店外3非裔把西語裔打到吐血 嚇壞華人老闆

楊紫瓊白宮獲頒平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獎章」

河南殷墟博物館上新 開箱4000件商代寶貝

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展出的「司母辛」銅鼎(左上)、「亞長」銅觥(右上)、「亞長」牛尊(左下)、「亞長」銅鉞。(新華社)
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展出的「司母辛」銅鼎(左上)、「亞長」銅觥(右上)、「亞長」牛尊(左下)、「亞長」銅鉞。(新華社)

位於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新館近日正式開館,展出亞長、亞址墓等出土的近4000件套青銅器、甲骨文物。數量之多、類型之全,為商代文物展覽之最。其中,四分之三以上文物首次亮相。

2月26日,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這是首個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
2月26日,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這是首個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國家重大專題博物館。(新華社)

香港中通社報導,位於中國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新館26日正式開館,展出青銅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陳文物數量之龐大、類型之齊全,都是中國商代文物展覽之最。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貴文物是首次亮相。  

殷墟博物館新館建築規模5.1萬平方米,展廳面積約2.2萬平方米,共設有3個基本陳列,分別是「探索商文明」、「偉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及4個專題展覽。還有一個「沉浸式數字化體驗展廳」,採用先進裸眼3D技術、VR技術等,將文物、文獻、甲骨記載與人工智能、多媒體等數字技術相結合,虛實結合,觀展者可以參與沉浸式互動,獲得獨特觀展體驗。  

殷墟是中國商王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中華第一古都」河南安陽西北郊。商朝後期又稱「殷」,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於此,至紂亡國,共傳8代12王,前後達273年。周滅殷後,曾封紂之子武庚於此,後因武庚叛亂被殺,殷民遷走,逐漸淪為廢墟,故稱殷墟。  

1899年,河南安陽市小屯村的村民發現了很多刻有文字的龜甲和獸骨,經研究證實,這就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這一發現幫助史學家們迅速準確地找到了殷墟的位置。正是「漢字鼻祖」甲骨文的發現,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  

安陽殷墟 列世界遺產

2006年7月,殷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京報報導,原殷墟博物館建於2005年,展廳面積1500平方公尺。隨著殷墟考古成果不斷豐富,原館難以滿足保育展示需求。2020年11月,殷墟博物館新館動工奠基。

殷墟博物館新館實施預約購票參觀,觀眾可透過「殷墟博物館」微信民眾號、官方網站及「殷殷景區」微信民眾號線上預約。

新京報報導,走進殷墟博物館新館,迎面而立的高牆上鐫刻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九個大字,這句出自商朝開國國君湯盤銘上的箴言,向參觀者展示著一個民族自古而今的革新姿態。

湯,即成湯,是商朝的開國君主,銘是刻在器皿上警醒自己的箴言。「這句話是商湯刻在澡盆上的箴言,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舊更新,就要持之以恆,時刻提醒自己要及時反省和不斷革新。」安陽市文物局局長李曉陽說,古人澡身而浴德,這是一種革新的姿態。

「商朝是一個極具創新精神的王朝,正是因為殷商人不斷革新和兼容並蓄,使得殷墟達到了中華民族早期文明的輝煌階段。」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說。

殷商人的創新進取、兼收並蓄也愈來愈多地被考古證實。博物館內,大量殷墟出土的青銅器被集中展示,各類器物製作精緻、裝飾精美,代表了中國青銅器時代鼎盛時期的水平。

在偉大的商文明展廳,一個四足兩耳的司母辛鼎格外引人注目。這是殷墟博物館館藏體型最大的青銅器,鼎的內壁一側刻有銘文「司母辛」,是商朝王后婦好的兒子為紀念她而鑄的鼎。

殷商青銅器具 紋飾華麗

「殷商人在青銅器鑄造上繼承夏人技術,透過創新改進,發揚了塊範法,使得合模技術更加複雜,鑄造器型更加豐富多樣,所鑄銅器體型更加巨大。此外,在青銅器紋飾上,創造出夔龍紋、鳥紋等紋飾,並首創地紋、立體獸首、多層紋飾等表現方式,共同組成了紛繁華麗的銅器紋飾,形成了鼎盛時期的青銅文明。」殷墟博物館常務副館長趙清榮說。

在車馬遺跡專題展廳,23輛馬車依序排開,這是中國目前出土最早的馬車,穿越3000餘年時光,可以一窺當年車轔轔馬蕭蕭的壯闊景象。

何毓靈介紹,根據甲骨文記載和現有考古發掘證明,殷商晚期馬車已廣泛用於交通、軍事和祭祀活動,商代晚期馬車的普及不可能是突然出現的,一定是經過長期的技術積累。

「馬車是世界古文明重要的交通和運輸工具,商人學習了馬車製造技術,並因地制宜,發揮創新精神,將之發揚光大,用於出行、戰爭,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和軍隊戰鬥力。」何毓靈說,殷墟出土的馬車已經採用了許多青銅構件,構造精巧而複雜,充分展現了當時的機械、青銅鑄造等技術。

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展出的刻辭卜甲。(新華社)
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展出的刻辭卜甲。(新華社)

甲骨卜辭 成熟文字系統

「殷商人也創造了成熟的文字系統,並將之刻在甲骨上、鑄在銅器上、書寫在玉器上,傳承至今。」趙清榮說。在「子何人哉-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特展」中,許多首次展出的甲骨文讓人們看到一位商朝小王子的生活日常。

從甲骨卜辭的記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殷商人還可以對日食、月食及星象進行記錄,並形成了早期的天文觀、天象觀測和曆法編算,指導生活生產。

「正是這種源源不絕的創新力量,使得商朝最終發展成為邦畿千里的大邑商。」趙清榮說,殷商文化中的創新精神和豐富實踐,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積極進取的精神泉源。

看看3000年前的商代寶貝

銅手形器。(取材自殷墟博物館官網)
銅手形器。(取材自殷墟博物館官網)

銅手形器

通長13.03厘米,重0.1公斤。比一般成人手略小,右手,呈微曲半握狀,五指比例適中,關節清晰,手背之上裝飾半個饕餮紋,手腕截面呈橢圓形,其內殘留碳化木柄。其功用有「義肢」「權杖」「工具」等說法。

參觀者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觀看展品「司母辛」銅鼎。(新華社)
參觀者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觀看展品「司母辛」銅鼎。(新華社)

「司母辛」銅鼎

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通高 80.1厘米,口長64厘米,寬48厘米,重128公斤。鼎內壁清晰刻有「司母辛」三字銘文。「辛」即婦好的廟號,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母辛」是子輩對其母輩的稱謂。

 

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展出的刻辭卜骨。(新華社)
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展出的刻辭卜骨。(新華社)

刻辭卜骨

1973年在安陽小屯南地甲骨窖穴發現,編號2172,是一塊殘破的甲骨,在上面發現了93個單字,文字清晰,大小均勻,契刻有力。該甲骨卜辭記錄了商王於戊子、辛卯、乙未、戊戌、辛醜、壬寅、戊申、己未、辛酉、乙丑日占卜田獵是否有災禍的問題。

「亞長」銅觥

通高18.7厘米,重1.35公斤,銅觥器身短寬,腹呈扁圓形,後有扁平狀,內有凹槽,上部為獸頭狀,其後飾雲紋。

參觀者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拍攝展品「亞長」銅鉞。(新華社)
參觀者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拍攝展品「亞長」銅鉞。(新華社)

「亞長」銅鋮

鋮是軍事權力的象徵,銅鋮柄部兩面均有銘文「亞長」。

參觀者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觀看展品「亞長」牛尊。(新華社)
參觀者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觀看展品「亞長」牛尊。(新華社)

「亞長」牛尊

通長40厘米,帶蓋高22.5厘米,重7.1公斤。牛尊造型為寫實的水牛,體態健壯肥碩。

龜紋銅盤

通高5.7米,口徑26厘米,重1.65公斤。器腹內壁由外至內飾鳳鳥紋、魚紋、蟠龍紋、蛇紋、龜紋,器腹外壁飾夔龍紋,圈足飾雲雷紋。

玉鵝。(取材自新京報)
玉鵝。(取材自新京報)

玉鵝

通高5.57厘米。玉鵝頸部彎曲,突胸,兩腳直立,尾部內圈,器身一側飾雙陰線卷雲紋,一側素面。

玉觿。(取材自新京報)
玉觿。(取材自新京報)

玉觿

柄部是顧首龍的樣式,龍的下頜與背部相連,犄角突起,前後腿作蹲踞狀,尾部是一個上翹的尖角。是一種角形配飾,前端尖銳的角可以解開服飾的繩結。

玉熊 。(取材自殷墟博物館官網)
玉熊 。(取材自殷墟博物館官網)

玉熊

長6.85厘米,寬5.87厘米。玉熊呈站立狀,弓背,低頭,體略前傾。

亞址方尊。(取材自央視網)
亞址方尊。(取材自央視網)

「亞址」銅方尊

通高43.9厘米,重21.4公斤。尊體四角和四邊中部均有扉稜。口下飾蕉葉紋。腹及圈足飾分解式獸面紋。

資料來源:殷墟博物館網站、新京報

博物館 河南 甲骨文

上一則

中國iPhone 15大降價 砍到史上最低…分析師:賣太差了

下一則

義大利拒不公平競爭 有條件歡迎中車企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