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小費激戰 「自願給」變成「一定要」

聯準會調查:覺得財務「過得還好」的美國人變少

就業「35歲魔咒」 讓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失業了不敢說

一名中國中年男子在街道旁的招聘布告欄上查看招聘信息。(路透)
一名中國中年男子在街道旁的招聘布告欄上查看招聘信息。(路透)

一位互聯網投資者說,在中國,35歲的確是個門檻,少數人在跨過這個門檻之後能夠獲得晉升,但許多人在這個門檻前失去了工作機會。「35歲魔咒」成了許多中國中年人跨不過去的坎。

在一家珠寶店工作的中年工匠。(歐新社)
在一家珠寶店工作的中年工匠。(歐新社)

中國青年失業率飆高引發關注,中年人找不到工作情況也不遑多讓,不僅失業率同樣居高不下,相較年輕人,他們面臨的艱難處境甚至更糟。在一些企業對「35歲門檻」的「默許」下,中年人還要遭遇年齡上的歧視,但在扛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擔下,又沒資格選擇躺平。值此經濟景氣復甦不如預期之際,被隱藏在檯面下的中國中年人就業困境,更雪上加霜。

隱瞞失業 他偷送外賣

這個話題又在社群平台及媒體間引起重視,源自今(2024)年1月28日一段流傳在網路上的視頻。視頻中,一名住北京的38歲211畢業男子自稱被裁員後,面對孩子的支出和房租的壓力,瞞著家人偷偷送外賣,卻被妻子發現,妻子怪他隱瞞,並為此崩潰痛哭,男子只能默默地說「(人家)要35以下的,我38歲……不好找啊。」

男子接著對妻子說,他不是不想告訴她,而是不知道怎麽開口,這個家就靠他一個人工作掙錢,他沒房,孩子念小學,父母已近80歲,還背著父親生了一場大病所花的醫藥費負債,妻子要照顧老人孩子,只能做全職太太,這種情況下,他連躺平的資格都沒有,所以在失業第二天就去送外賣,一刻都不敢休息。

「送外賣那活是你能幹的嗎?你有沒有想過,你出了什麽意外,這個家還要嗎?」妻子又氣又心疼地對男子說。男子表示,他也發現,送外賣其實不賺錢,一單配送費5塊錢(人民幣,下同)左右,超時或者被差評還要被扣錢;加上他是新手,很多地方他都找不到,所以這幾天下來,壓根不賺錢。

網傳北京38歲211畢業男子被裁員後,瞞著妻子送外賣,妻子對男子說,一家人要齊心...
網傳北京38歲211畢業男子被裁員後,瞞著妻子送外賣,妻子對男子說,一家人要齊心協力度過難關,「我們一起扛」。(視頻截圖)

妻子於是不讓丈夫去送外賣了,她說,也快過年了,要他先放鬆一段時間,一邊找工作,一邊休息,然找朋友幫忙,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工作。妻子同時決定,年後和老公一起上班,讓老人幫接一下照顧孩子,一家人要齊心協力度過難關,「我們一起扛」。聽得男子當場淚崩。

美國之音報導,網上有人質疑這段視頻是擺拍,但更多的人認為這段視頻反映了經濟持續下行,中國中年人面臨的真實困境。還有人說,現實生活中有比這更糟糕的,因為中年人在求職時,還有「35歲門檻」的歧視等著他們。

愁苦中年人 扎堆裝忙

報導引述一位從事互聯網投資的張田(化名)表示,他平時都用網約車上下班,也經常點外賣,從去年5、6月開始,他觀察到不少網約車司機和外賣送餐員都是中年人,在廣州和上海等地工作時,圖書館等公共場所裡也坐滿了愁眉苦臉的中年人,「他們刷著手機上的boss招聘,在找工作。」

對於「星巴克」被失業的中年男女占滿成為中國去年熱點話題,張田觀察,「星巴克」其實並沒有那麽多失業的人,因為「星巴克」很貴,起步40塊錢還很難坐一天,「更便宜的咖啡店,像瑞幸,或是不要錢的圖書館人更多」。這些人不敢和家人說自己失業,怕家人擔心失去了收入來源,所以每天還是照往常那樣出門「上班」,有35、40歲的中年人為省錢只吃饅頭。

一名外賣小哥走在北京的購物中心。(路透)
一名外賣小哥走在北京的購物中心。(路透)

報導指出,35歲在別的國家可能還被視為青年,最年富力強的一個群體,在中國他們卻要遭受「35歲門檻」或「35歲魔咒」的歧視。這兩個詞指的是35歲以上的求職者在勞動力市場缺乏競爭力,很難找到心儀的工作。

網絡上流傳的「35歲魔咒」,讓快35歲的謝靈(化名)對未來更是充滿迷茫和惶恐。謝靈現在深圳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擁有碩士學位,但因為不是211、985重點大學,他一方面覺得在公司裡晉升無望,另一方面又擔心被新來的同事淘汰,每天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如果被(這家公司)淘汰了,找新工作也比不過20多歲的,卷不過人家。」

謝靈目前月收入八、九千,上有四位老人要照顧,下有剛出生不久的孩子。他說,自己已經好久沒喝過「喜茶」,也好久沒點過外賣。「中午大多就是吃粥,泡方便麵,吃10塊錢炒粉這樣。」他現在開始有意無意會「拍老闆馬屁」,也會盡量去爭取一些長期的項目,希望能保住自己的工作。

中國招聘網站智聯招聘去年5月發布「2023年一季度人才市場熱點快報」顯示,根據調研,85%白領認為存在「35歲門檻」,其中,46.8%認為過了35歲的確很難找工作。互聯網、金融、文化行業的職場人更加擔憂「35歲門檻」。

因為業務關係,從事互聯網投資的張田和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大廠的工程師經常有合作,他注意到有些年紀超過35歲的工程師就被淘汰了。他說,資方在考慮裁掉誰的時候,年輕人比中年人更有留下來的優勢,年輕人的體力是雇主們會考慮的因素,因為和中年人相較,他們更有承擔互聯網996等工作強度的條件。

一名中年工人在北京中央商務區清掃街道。(歐新社)
一名中年工人在北京中央商務區清掃街道。(歐新社)

35歲門檻 公部門帶頭

而「35歲門檻」在中國政府的各個部門也早就存在,報導稱,這可說是明文規定的「歧視」。1994年6月,中國發布「國家公務員錄用暫行規定」,報考國家公務員「年齡為35歲以下」。不少中國的事業單位、國企乃至民營企業也因此同樣將不超過35歲作為錄用標準。儘管從去年起放寬到至40周歲,仍有不少省分和城市的人才引進政策繼續保留35歲這個年齡限制。

阿卡·肖(Aqua Xiao)在35歲離開了公司數據分析員的全職工作,現在是一名保險經紀人。7年前因無法兼顧工作和家庭辭職,由於不喜歡在經濟上完全依賴丈夫,肖決定重返職場,但她很難再找回到原來的崗位。她說:「國內經濟不行,現在大廠很卷,不好找工作。」

女性歧視 可能更嚴重

中國的中年女性在受到年齡歧視之外,還要面臨性別歧視。研究社會問題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講師徐舫表示,在中國經濟面臨困境,就業市場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中國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上受到的歧視也越來越嚴重。

徐舫說,自己遇到不少學界和企業界的四、五十歲的中國女性,她們做到了企業或者機構的中層,也有過研究成果或是獲獎的經歷,按規定是可以晉升的,但是被告知:「你已經有過你的輝煌時代,你可以退下去了」,「你的職業生涯該結束了」。

在日結工市場等著尋找工作的中年人群。(歐新社)
在日結工市場等著尋找工作的中年人群。(歐新社)

美禁年齡歧視 吸引他們潤

報導稱,有些在中國過不下去的中年人選擇到美國。中國人民大學退休教授周孝正表示,自己一些正值中年的學生,在國內要麼失業,要麼所在行業和公司不景氣,過去一兩年裡都在想方設法「潤」到美國來。有合法入境,也有「走線」(通過特定路線偷渡進入美國)來的。「即使人到中年英語和教育都不占優勢的,但只要肯努力,肯學技能,都能找到工作」。

周航2017年來美國和父親一起辦學。她說自己體會到美國在提供平等就業機會這方面做得更好,「找工作如果受到雇主歧視,不論是因為年齡、性別還是膚色、宗教信仰,甚至性取向,總之有申訴講理的地方,而且雇員勝訴的機會遠遠高於中國。」

美國「就業年齡歧視法」(ADEA) 禁止對40歲或以上的人進行年齡歧視。如果員工能證明自己因為年齡被解雇,或者雇主有發表年齡歧視的言論,都可以進行起訴。

今年55歲的斯文是美國康乃狄克州一名家庭診療師,2015年因為孩子的教育離開廣州到美國。2017年,在49歲「高齡」時重新回到學校學習心理診療專業,她從2020年5月開始找工作,6月拿到職位。斯文說,她在面試時發現他美企沒有性別和年齡的歧視性限制,面試官關注的都是專業上的問題。她認為這是「對人才利用是最大化,不浪費」。

2024年1月17日,許多中年人在北京最大零工市場馬駒橋市場尋找臨時工作。(歐新...
2024年1月17日,許多中年人在北京最大零工市場馬駒橋市場尋找臨時工作。(歐新社)

歧視 就業 星巴克

上一則

中國首位染疫明星 「浪姐」金莎確診 工作人員證實

下一則

學者: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國議題降溫 火藥味仍濃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