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法國世界報社論:不能把習近平當朋友 馬克宏不應抱幻想

凱特王妃抗癌超煎熬?友人驚曝:看了很心碎、像走在地獄

中國大學生蹭工地餐 「網紅效應」退燒了

工地食堂裡,就餐的學生比工人多。(取材自紅星新聞)
工地食堂裡,就餐的學生比工人多。(取材自紅星新聞)

一邊是山裡大學城,這裡的路邊攤,見證著一群農村孩子的成長,他們有理想,但礙於現實難以在職場盡情高飛;一邊的珠江三角洲,路邊攤的煙火氣,像是訴說著工廠變遷滄桑的慨嘆。

2023年3月10日前後,四川宜賓大學城裡的文博路曾一度擁擠。在網上熱傳的視頻中,大量大學生匯聚在路邊攤前打卡,邊吃工地餐邊說比學校食堂「實惠」,引發廣泛關注。隨著「網紅效應」消退,一場熱鬧之後重歸平靜,經常來吃飯的還是原來那些當地學生,附近工地仍未完全開工,周邊幾個工地總共只有二、三百個工人,攤主們又開始為生意發愁。

用餐學生 多來自農村

紅星新聞報導,網上最先火起來的那段視頻,是在曾中貴的攤位前拍的。2月下旬,攤位上只來了3個學生,到3月5日已「爆滿」,最多一天中午、晚上兩頓賣了600多份,是平時的三倍,這是他數年快餐生意中最好的幾天。旁邊工地食堂的負責人還在路邊貼上「13元(人民幣,下同,約1.9美元)自助餐」的海報「引流」打卡人潮。

13元隨便吃。(取材自紅星新聞)
13元隨便吃。(取材自紅星新聞)

宜賓大學城位於兩山之間的一個狹長平壩,包括四川輕化工大學宜賓校區、宜賓學院、西華大學宜賓校區等學校緊湊地「聚」在一起。在大學城裡,目前連餐館也難找到。路邊攤主王輝說,雖是工地餐,但菜品和味道都很好,因此有學生願意來。

帥氣陽光的小盧和女朋友一起來到王輝的攤上,他在旁邊的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宜賓校區讀大三,國際貿易專業,來自四川會理縣,理想是創業,「因為父母就是做生意的」。

小盧在學校幫駕校代招生,一個月花2000多元,比大多數同學花費高,仍選在路邊攤這個公認的「第三食堂」吃飯,他說這裡更實惠,味道也不錯。

小禹是王輝攤位的常客,同樣在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宜賓校區讀大三,老家在四川劍閣,理想是「在某個鄉鎮當個老師就好」。小禹飯量大,學校12元兩葷一素總要加餐;工地外的路邊攤,13元管飽,菜的品種也多。小禹很節約,爸爸每月給他1500元生活費,他能存下好幾百。他正準備考研,說只是為就業找個退路,但父母覺得他上進,使勁誇他。

路邊工地餐。(取材自紅星新聞)
路邊工地餐。(取材自紅星新聞)

在文博路的路邊攤上,大多數學生都是來自四川本地,他們中不少又來自農村。他們說在路邊攤吃飯很實惠,同時又很自在,很輕鬆,看到這些建築工人並不陌生,有時「跨世代」和建築工人們一起吃飯,會想起父親。

學生們湧進這條街後,當地城管以安全考慮為由,不允許攤主再用煤氣罐炒菜。攤主們只好把菜炒好後再送到攤位上。3月20日晚上,老張和老車成為王輝攤位上最後兩個客人,他們在工地下班後來這裡打了些菜。老張和老車住工地宿舍,都在路邊攤吃飯,但老張並不主張學生到工地上來吃飯,因為覺得這些菜質量還不夠好。「這裡是我們吃的,不是給這些孩子吃的」。

快餐攤主 隨工地遷徙

對於工地餐的菜品質量,王輝拍著胸口說「絕對沒問題」。他說每天晚上去超市買菜,認真選,認真洗,這些菜自己和還在讀中學的女兒也會吃。「我們競爭也很大,好不好客人一清二楚」。

王輝和妻子一起經營快餐。(取材自紅星新聞)
王輝和妻子一起經營快餐。(取材自紅星新聞)

文博路原來就只有四家賣快餐的攤主,老劉夫婦、曾中貴夫婦、王輝夫婦、王旗麗和男朋友。其中,36歲的王輝最晚入行,也有一年多的經驗,以前學過廚師。

47歲的曾中貴廚藝是在部隊炊事班裡學的,10年前他開始賣快餐,幾年後隨著工地遷徙;他說,賣快餐不是辛苦,是「累,特別累」。

22歲的王旗麗和男朋友一起經營攤點,網上走紅後,王旗麗原想利用這波流量開個抖音號,記錄自己賣工地快餐的日常,但後來放棄,「我不能分心,努力做好快餐已經不容易了」。比起其他三家,老劉的生意相對要差一點,他以前開店賣燒臘,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店子難以為繼,才開始賣快餐。現在疫情過去,他打算再重新把店開起來,就在大學城裡,「學生會喜歡的」。

疫情 招生 就業

上一則

中國首位染疫明星 「浪姐」金莎確診 工作人員證實

下一則

孩子玩手機 導航江西變去福建 多繞200公里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