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一洲焦點/川普命運交給誰?中共不想統一 對賴裝糊塗

征戰大胃王比賽20年吃壞身體 日本小林尊宣布退休

低成本、低門檻、更自由… 年輕人愛擺攤

擺攤賣香腸,城管一天就來了三趟。(視頻截圖)
擺攤賣香腸,城管一天就來了三趟。(視頻截圖)

護士兼職擺攤兩周賺1.5萬元人民幣(約2182美元)後全職開店、95後大廠員工裸辭賣盒飯月掙4萬元…看來和高大上不搭邊的擺攤,正成為中國年輕人的「新寵」;白天,他們出入寫字樓,傍晚,他們的吆喝聲混入小街、融入人擠人的夜市中。這種低成本、低門檻的創業方式,連帶著生存,也連帶著一種更自由的生活狀態。

關於年輕人擺攤成功的案例在網絡上屢見不鮮。上游新聞報導指出,低成本、低門檻讓擺攤成為年輕人改變生活軌跡的嘗試,使人可以短暫擺脫「職場」、「內卷」這些現實焦慮。

山東臨沂00後護士小宋兼職賣水果,兩周賺1.5萬元後果斷辭職開店;為了實現水果自由夢想,小宋熬夜通宵研究小程序、去檔口考察,最後鼓起勇氣在線上試著「雲擺攤」賣水果。過程中也一直在試錯,當看到全是顧客們滿意的好評,覺得再辛苦也值得。

兩周收入逾1.5萬元,讓小宋更加堅定決心:一定要開店,賣好多水果。而在另一個領域學習更多知識,社恐的小宋處理人際關係更輕鬆了。

低門檻讓擺攤成為年輕人改變生活軌蹟的一種嘗試。(取材自微博)
低門檻讓擺攤成為年輕人改變生活軌蹟的一種嘗試。(取材自微博)

★謀生新賽道 不求穩

年輕人選擇擺地攤,固然有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的客觀因素,另一方面,年輕人思想觀念革新,能包容並接納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機會,破除「求穩」的保守心理,不願再「死磕」父母眼中的「體面」工作,反而另尋謀生「新賽道」。

智聯招聘發布的「2021大學生就業力報告」顯示,年輕人的就業去向呈現多元化趨勢,選擇自由職業、自主創業和慢就業等方向的人數在逐年遞增。

總的來看,現在的年輕人會充分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精神訴求,不再拘泥於所謂的「為了『體面』而工作」。上一輩人擺攤多是單純為了謀生,而現在不少年輕人擺攤有更多追求。

「線上+線下」擺攤模式成年輕人「標配」。(取材自楚天都市報)
「線上+線下」擺攤模式成年輕人「標配」。(取材自楚天都市報)

★線上+線下 成標配

年輕人正在用不同經營理念顛覆傳統的擺攤,相較於擺攤「老江湖」,年輕人更懂得「花式擺攤」,其中,線上+線下的擺攤模式成了很多年輕人的「標配」。

一邊擺攤,一邊直播,一邊做短視頻是樂樂的常態。起初,樂樂做自媒體是想給自己留條後路;她的設想是,粉絲量達到100萬人,她就去直播帶貨。但她很快發現,自媒體的收入遠低於預期,一條播放量達30萬的短視頻,她才拿到400多元佣金。

隨著粉絲越來越多,她的路子也越走越寬,有人給她介紹免費攤位,也有人給她介紹顧客。不少粉絲也想擺攤,詢問她如何做、在什麼地方擺、利潤率多高、怎麼吆喝,還有不少人想直接找她拿貨。目前,陸續已有1萬多人從她這裡拿過貨,樂樂的倉庫也越來越大,從200多平方米擴展到500平方米。

隨著她的玩具「版圖」越鋪越大,收入也越來越高,去年,她的純利潤已經破百萬元。其中,擺攤的純利潤約35萬元,做貨源的收入在70萬元左右。

★生意不好做 勸退多

隨手搜索多個平台,「日入500、月入上萬」的帖子隨處可見,令人心動的想推起小車就進場;但也有人被現實當頭一擊,網上也有很多「不要盲目擺攤」的勸退例子,在一片分享擺地攤收入不菲的紅火局面中,撕開一個令人冷靜的口子。

更多親身實踐擺攤的年輕人也在分享各種勸退理由:「最開始賣燈籠時街上只有我一家,第三天就出現大量競爭對手,生意眼見就不行了」、「生意好、客流量大的地方基本上都要按月或按年交攤位費,免費的地方既不穩定人流量也少」、「應對顧客的討價還價真的是一件很心累的事情」、「每天要站好幾個鐘頭,雨雪天氣也不想出去擺攤,很容易擺爛」、「擺攤不是往那裡一站就會有生意,根本無人問津」、「擺了攤才知道有些利潤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高」。

多種聲音交雜之下,有人黯然退場,也有人不斷進場,已經獲取收益的人,則在考慮長遠的發展。

商業外擺最容易接近消費者,給城市帶來煙火氣,是消費流量的入口。2022年以來,北京、廣州、成都、蘇州、無錫、南寧、南京等地均曾發文或試點鼓勵「商業外擺」經營模式。

1月30日,北京市發改委、市商務局,聯合對外發布「清理隱性壁壘優化消費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其中包括規範商圈外擺經營等內容。

2月20日,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發布公告,將進一步加強設攤經營活動管理,規範市民集市、創意夜市、分時步行街、超出門窗和外牆經營等新型設攤行為。

2023年,廣西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小攤、小店活起來,提出鼓勵發展夜間經濟、「後備廂經濟」、小攤小店等特色經營。

據艾媒研究院預計,2023年中國夜間經濟規模將突破30兆元;擺攤是一種最低成本的創業模式,然而,擺攤不是買彩票,背後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好利來創始人二兒子羅成開著百萬豪車賣蛋糕,引發不少網友熱議。(取材自微博)
好利來創始人二兒子羅成開著百萬豪車賣蛋糕,引發不少網友熱議。(取材自微博)

●生活遇見「拐點」… 多點選擇就多點精采

擺攤,讓一些生活在「兩點一線」上的年輕人,生活多了一個點——「拐點」。中國青年報報導,靠著3500元起家,通過擺攤及其「衍生經濟」,年入百萬元,這是北京90後樂樂的經歷。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樂樂經營的三個連鎖餐飲店倒閉。無奈之下,她開啟創業門檻最低的「擺攤」,沒想到這也讓她的生活出現了拐點,從「谷底」向上拐,現在她感覺已站在了「山腰」。

80後的劉先生沒能逃過互聯網優化大潮,失業後他開始擺攤;第一天他就賣出20多件玩具,收入800多元;他說:「銷量比預期的高。」

界面新聞報導,不久前,好利來創始人二兒子羅成開著百萬豪車賣6.6元的蛋糕,引發不少網友的熱議,一度衝上了抖音熱搜。

羅成是懂流量的。過去一年,好利來的亮眼營銷捲起年輕人的追捧,這位二公子功不可沒。這次,羅成把營銷地聚焦在成都街頭的地攤上,實屬與「擺攤創業」這個居高不下的話題分不開。

擺攤,打工人心中的耶路撒冷。作為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副業聖地,幾乎身處格子間的「打工人」都對擺攤充滿著「不可言說」的熱情。在不典型性的抽樣調查中,與身邊近20位年輕人詢問是否有過擺攤的念頭,80%的人都表示肯定,其中包括在上海北京年薪百萬的大廠管理員。

「擺地攤竟然這麼掙錢,我們也去擺地攤吧。」一天深夜,于曉在自己的好友群裡突然冒出突兀的話。

于曉在一家中型互聯網公司當管理者,做著錢「還算過得去,活不多」的工作。那天下班後,他在家族群看到大家在討論表弟和弟媳去重慶新開的夜市裡擺夜攤,單做烤苕皮和烤豆干,一天賣了上萬元,計算下來那天差不多賺了大幾千。

擺攤創業熱情在于曉的家族中洋溢著,于曉的表弟在電話中說:「哥,你也回來擺地攤吧。不要覺得擺攤兒很苕皮,其實賺的不比那些高學歷有面兒的工作少。都是打工的誰也別嫌棄誰。」于曉解釋說,「很苕皮」就是丟臉的意思。

被講述出的故事,往往只呈現最戲劇化,最具吸引力的一面,但如果真的要談及效仿和複製,就會面臨很多現實問題。只能說,兼職「擺攤」又賺到錢,對於年輕人來說,是一種積極的探索和啟發,讓自己發現真正的興趣和才能所在,相比較起賺到多少錢,收穫的自信和能量或許才是邁出人生轉變步伐的驅動力。

不去給人生設限,不活在他人的目光和評價裡,不單單以結果論成敗,對什麼有興趣,有特長,就放手去試試,說不定就能闖出一條新路。人生有更多的選擇,就會有更多精采的可能。

北京 就業 利潤

上一則

中國首位染疫明星 「浪姐」金莎確診 工作人員證實

下一則

華為開春第一砲推出新款折疊機Pocket 2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