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華為匿名支持美國尖端研究 為競賽項目提供數百萬美元獎金

擋不住竊賊石塊砸門 洛縣造紙廠靠一招嚇退

「雞你太美」、「你個老六」…網路哏 毒害孩子?

網路哏用語已經成為現代人們日常對話的一部份。(取材自人民網)
網路哏用語已經成為現代人們日常對話的一部份。(取材自人民網)

在短視頻年代裡,觀眾的耐心短到要用「秒」計算。為了留住觀眾的注意力,各類「網路哏」語不驚人死不休,有人鬥智腦筋急轉彎、有人刁鑽各類極端人設。「雞你太美」、「你個老六」…一場玩哏大亂鬥讓年輕孩子們變得更難「好好說話」。

有網友被4歲的女兒提問:「媽媽你知道恐龍為什麽會滅絕嗎?」還不等她回答,孩子就得意洋洋說:因為牠看了視頻不點讚!話到此處,愛點讚和不愛點讚的人都沉默了。央視新聞報導,「雞你太美」、「老師,報giao」、「你這個老六」…?不知從何時開始,越來越多家長聽不懂孩子們口裡的「網路哏」是什麼意思。

一位老師在留言區評論,上課幾乎不敢提到某些字和詞,提到學生就會笑。還有偏成人化的製作和表達,也充斥在打著青少年科普旗號的視頻中,譬如讓許多家長深惡痛絕的「白雪公主和貝兒」系列,過早地把美醜、窮富還有所謂的「綠茶」(網路語,看似純潔實擅心計)等一些概念,灌輸給孩子。

現今社會中,手機已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物品;如何讓「5G兒童」順著網線獲取成長營養,而非精神垃圾食品,是全社會都關注的問題。

中國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現象,近年引發社會關切。(取材自澎湃新聞/東方IC圖)
中國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現象,近年引發社會關切。(取材自澎湃新聞/東方IC圖)

無聊惡俗 致語言貧乏

人民網注意到網路文化的變遷,在2021年發表「不用yyds、絕絕子就不會說話了?」批評越來多人使用語言變得貧乏,文字表達能力被「哏」塞住。人民網日前再以「雞你太美是惡俗爛哏」為題發出評論稱,網言網語不等於奇言怪語、胡言亂語,更不等於污言穢語。「試問那些一臉油膩的短視頻主播,你們會把亂七八糟的哏,說給自家孩子聽嗎?」

評論說,玩哏需要智慧,比如有時得會抖機靈,有時得會說金句,有時還需要有創新。但網路爛哏之所以爛,就在於它們太無趣、太無聊、太惡俗,跟創意挨不上邊。比如,「你這個老六」,讓人看到的只有庸俗,「想你的腿,親你的嘴」之類的言語,也讓人不敢恭維。

需要釐清的是,那些網路爛哏何以流行?青少年脫口而出,掛在嘴邊,他們究竟是從哪些鬼畜遊戲、惡俗直播裡學到的?應該說,污染孩子的不是網路,而是一些主播;帶壞孩子表達的不是網言網語,而是那些臭不可聞的爛哏。

有一種觀點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無需擔心網路爛哏對孩子的影響,隨著時間流逝,那些爛梗終會退出網路的。評論指出這一觀點似是而非,網路爛哏讓人擔憂,是因為它們侵襲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乃至傳遞了不良的價值取向。因此,不能對此輕描淡寫,任其氾濫。

評論認為,對待網言網語秉承更開放的心態,但要反對爛哏,反對烏煙瘴氣的網路表達。歡迎那些充滿機趣、活潑生動的網言網語,但對惡俗爛哏、污穢表達必須堅決說不。

抖音與國際版TikTok是青少年相當喜歡用的短視頻平台。(歐新社)
抖音與國際版TikTok是青少年相當喜歡用的短視頻平台。(歐新社)

沉迷手機 網語成日常

人民網的評論引發眾多網友共鳴,許多家長們感慨的說,孩子手機刷太多,整天在學校玩爛哏,在學校盡是跟同學說這些。他們同意這些爛哏多是從短視頻而來,沒有底線的口水歌更是在孩子之間傳唱,「知道一個哏就離不開嘴了」。

當前沉迷於網路短視頻和小遊戲的孩子越來越低齡化,「網哏」甚至「爛哏」已經成為一些孩子語言體系的一部分。

極目新聞評論提問:「為什麼孩子越來越無法好好講話?」網路上的大人們都沒有好好講話,什麼流行就一窩蜂地說什麼,一句話裡恨不得帶三個哏,青少年自然難逃影響。當他們玩起一些師長不懂,只有他們自己懂的哏時,反而會覺得這是一種有個性的「黑話」,更加速了網言網語青少年群體中蔓延。

評論指出,並不是所有的網路流行語和熱哏,青少年都不能用。有一些網路哏還是體現了網民的創新力,也豐富了語言的表達,為日常表達注入了獨特的時代活力。但無可辯駁的事實是,當前大量的網路熱梗,都是一時興起的生搬硬造,簡單粗暴的拼音縮寫,無聊的諧音,以及一些粗俗詞彙的變體。

既然是語言環境出了問題,要應對並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從改變青少年的語言環境入手。當談及如何避免網路熱哏的危害時,首先成年人要能分得清,在眾多網路熱哏中,什麼是有趣詼諧,什麼是低俗無聊,什麼是髒話粗話,甄別之後,才能幫助孩子篩選引導,趨利避害。

短視頻平台上有眾多對流行哏的二創作品。(取材自抖音)
短視頻平台上有眾多對流行哏的二創作品。(取材自抖音)

未成年沉迷短視頻 已超越打遊戲

當前未成年人上網看視頻越來越普遍,除網路遊戲外,未成年人在近年來沉迷瀏覽短視頻的現象也引發了社會關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等機構共同發布「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2)」中數據顯示,看視頻已經超越打遊戲和聽音樂,排在未成年人網路使用行為的首位,使用短視頻類應用軟件的未成年人比例高達65.3%。

保護監管 不如遊戲平台

另據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等機構共同發布「互聯網平台未成年人保護發展報告(2022)」,就信息提示、技術保護、防沉迷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調研。結果顯示,遊戲平台的未成年人保護得分最高,社交平台和音視頻平台得分相對較低。

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全國政協委員、瀋陽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賈海洋指出,近年來,以短視頻為代表的新型網路產品在大大拓展了未成年人學習和娛樂途徑的同時,也暴露出內容不適當、容易誘發網路沉迷和危險社交等不和諧因素,亟待改進與規範。

他建議,監管部門加強對各短視頻平台的檢查督導,促使監管平台將「青少年模式」列為標準配置,並從社會利益出發,解決「青少年模式」的技術漏洞和內容不足,提升標準,為未成年人提供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觸網尺度 勿執著一刀切

但是,開啟短視頻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就能導正孩子滿嘴網路熱哏的風氣?

紅網署名評論指出,小孩子一開口就是網路熱哏「不是上網的鍋」。雖然網路大環境難辭其咎,但即使不長接觸網路,也難以保證孩子在班集體不會受到影響,青春期的孩子十分在意別人的目光,如果完全不加入班級流行文化中,反而可能有受到排擠的風險。最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若缺席對孩子的網路教育,甚至將「給孩子玩手機」作為解決哭鬧的方法,必然會加劇網路對孩童的荼毒。

評論建議,對孩童觸網尺度的把控,不應執著於「一刀切」,用斷網作為阻斷消極影響的唯一方式。從各個App推出「青少年模式」限制青少年用網時間和用網範圍,到人大代表提議「停止向未成年提供網路遊戲服務」,可以看出人們對青少年用網的逐漸重視。然而,無論是青少年模式還是全然停止服務,都是用一種否定性、迴避性的方式限制青少年用網。

要想真正讓網路對孩童從毒藥便成鮮花,需要從下至上的共同努力。生活在5G時代,網路像電力一樣不可或缺,也不該成為小孩子不可觸碰的潘朵拉魔盒。

評論建議父母,陪伴引導或許比禁令更高效;對學校而言,更系統專業的科普工作可以幫助孩子正確認識看待網路,並提高他們對紛繁複雜信息的判斷力;對平台而言,建立一個健康綠色適合孩子的網路社區、完善內容審核標準,或許比欲蓋彌彰的「青少年模式」更有用。

手機 5G 北京

上一則

中國首位染疫明星 「浪姐」金莎確診 工作人員證實

下一則

菲律賓今年第2度補給仁愛礁 中國海警:全程跟監管控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