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俄飛機極地迫降斷成兩截 機上41人全數奇蹟生還

接到這幾種電話 可能是詐騙

奇景 「小蠻腰」廣州塔1小時連接6次閃電暴擊

雷擊廣州塔。(取材自微博)
雷擊廣州塔。(取材自微博)

近日,歷來被稱作「超大號避雷針」的地標「小蠻腰」廣東塔又因一小時「被雷劈」六次而引發熱議。4月20日晚7-8時,廣州塔頻繁接閃,閃電通道成像系統精準捕獲六次閃電事件光學影像。廣州市已升級氣象災害(雷雨大風)應急響應通知。

封面新聞報導,每當有雷雨出現時,很多廣州市民就會看到600米高的廣州塔與一條 「火龍」對接的震撼畫面,這個畫面被廣州市民形象地稱為廣州塔在 「吸雷」。

為何廣州塔在如此頻繁的「雷劈」之下還沒有「化成灰燼」?事實上,廣東塔並不是「被雷劈」而是「主動接閃」。據了解,廣州塔的塔尖安裝了雷電防禦保護裝置——「引雷針」,這和一般建築上安裝的避雷針不同,引雷針主要安裝在一個片區內相比其他建築更高大的建築物頂部。它與地面通過接地裝置連接,形成導電通道。

廣州塔的一共擁有三重防雷保護:頂部的引雷針,加上腰部和底部的防護裝置。在雷電天氣來臨時,引雷針能夠利用自身的金屬結構來吸引閃電,並將電流引入地下,保護建築物本身及其內部的設備和人員免受雷電損害的同時,也可以降低廣州塔周邊建築遭到雷擊的概率。

同時,廣州塔還建設了雷電預警系統設備,用於監測廣州塔附近雷暴雲產生的大氣電場,以及雲間閃電和雲對地閃電的發生情況,結合大氣電場預警指標對廣州塔塔頂戶外遊玩空間進行預警。當監測到雷電天氣可能發生時,系統會自動啟動防雷措施,如關閉部分設備、引導遊客撤離等,以減少雷擊帶來的損失。

廣州塔到底能承受多大雷擊?廣州塔防雷系統設計師、廣州市設計院高級工程師林佩仰曾直言:廣州塔的防雷設計已經超過了現有建築防雷技術標準的要求,部分設備的防雷能力甚至達到了軍火倉庫的程度。

「不用擔心是否能承受多大和多少次的多重雷擊。」全國雷電防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顧問關象石21日坦言,「從外部防雷(又稱直擊雷防護)角度看,廣州塔應該是安全可靠的,但是要特別注意『二次雷』,即雷擊電磁脈沖(LEMP)對電氣和電子系統的損害。」

資料顯示,雷擊電磁脈沖是地閃回擊過程產生的瞬時電磁場及其強大閃電流。建築物內通常敷設著各種電源線、信號線和金屬管道(如供水管、供熱管和供氣管等),這些線路和管道常常會在建築物內的不同空間構成環路。當建築物遭受雷擊時,雷電流沿建築物防雷裝置中各分支導體入地,流過分支導體的雷電流會在建築物內部空間產生暫態脈沖電磁場。過強的LEMP對建築物、人身和各種電氣設備及管線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廣州塔。(取材自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廣州塔。(取材自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上一則

王毅:澳英美三方結盟 恐引「核擴散」風險

下一則

中國籲IMF改革 挑戰美國「一票否決權」地位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