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海峽論壇再出招 台灣門號將可開中國銀行帳戶

北京雖缺席烏克蘭和平峰會 澤倫斯基:中國能幫我們

百年故宮難逃淹水:古代排水智慧不敵現代亂丟垃圾

北京連日迎來強降雨天氣,故宮再現「九龍吐水」。( 新華社)
北京連日迎來強降雨天氣,故宮再現「九龍吐水」。( 新華社)

杜蘇芮颱風殘餘環流近日造成北京嚴重洪災,號稱建成600多年未淹水的紫禁城罕見地淹水,引發民眾議論。北京故宮主管對此表示,主要是排水溝內發現了現代社會才有的塑膠瓶、袋等物品堵塞。

北京新聞廣播報導,北京故宮世界遺產監測部主任狄雅靜表示,紫禁城的排水系統非常複雜。首先,雨水降到屋面上,再從屋面導流到台基。而紫禁城院落整體呈現「北高南低」及「中間高兩邊低」,水會透過院落中間向兩邊導向明溝,再匯流到流經紫禁城的金水河。

狄雅靜指出,紫禁城內有的院落的雨水,會直接透過「錢眼兒」落到下面的暗溝,再流到院落外的支溝,支溝再匯入幹溝,最後流到金水河。

她表示,在明清兩代,紫禁城每年農曆3月會打開暗溝清淤。如今,紫禁城每年在春、夏、秋季進行3次清淤,次數並不少。

為何紫禁城如今較常清淤卻反而會淹水?狄雅靜表示,並不是現代科技清淤不行,而是工作人員在暗溝裡發現了只有現代社會才有的塑膠瓶、塑膠袋、毛巾甚至衣物等物品,堵住了暗溝的排水。但在疏通後,目前排水已經順暢。

至於紫禁城建成600多年從未淹水的說法是否屬實?狄雅靜表示,在歷史文獻中經常發現,紫禁城整個區域出現屋面漏雨、牆垣倒塌、院落積水的記載。例如清光緒11年(公元1885年)陰曆4月,從東華門到西華門這一帶積水「數尺不等」。

狄雅靜說,積水過後,古今的做法都是盡快找到堵塞位置,清理後就能快速恢復排水功能。

北京 世界遺產 洪災

上一則

中國首位染疫明星 「浪姐」金莎確診 工作人員證實

下一則

中國海警連闖金門水域 美:北京施壓台欲改變現狀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