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大腸癌年輕患者 就醫時70%已末期…「最小14歲」

衝上100℉ 紐約今夏首波熱浪來襲 「危險天氣展望」預警發布

日恐排核廢水 港擬增水產禁令 或比2011年範圍大

香港示意圖。(圖:shutterstock)
香港示意圖。(圖:shutterstock)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儲存的「核廢水」即將稀釋後排放入海,於12日進行設備試運轉,對此,香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不排除增加禁止進口的日本水產品來源地,範圍可能會比2011年福島核事故後更大。

文匯報報導,謝展寰11日警告,「有關做法將會直接影響食物安全及市民健康,一旦日本排放核廢水,香港必會禁止來自日本核輻射高風險地區的食品入口,其他日本地區食品則要先取得輻射證明書,抵港後再進行輻射檢測。」

他透露,禁止進口的範圍會較2011年福島核事故初期一樣,禁止日本高風險縣的食品進口,同時涵蓋的地方可能增加,抽驗的輻射種類亦會擴大。「檢測需時較長,部分新鮮食品不能存放太久,未必適合入口(進口)。」

至於相關禁令是否將維持30年,謝展寰表示,要視抽驗結果等數據而定。他強調,「任何核廢水都會對人體有害。」

針對福島核電廠附近海灣一條魚日前被驗出輻射物「銫」含量超標180倍,謝展寰表示,福島水產2011年至今已再未出口至香港,香港今年4月起也已加強抽驗日本食品。他強調,港府政策唯一的標準,就是保障食物安全和市民健康。希望日本政府處理好核汙水問題,以免造成恐慌。

謝展寰8日曾在大公報撰文,指稱福島核電站廢水對食物安全造成的風險,「絕不是學術討論,而是真實存在的嚴重問題」。

他批評,排放核廢水入海絕非負責任國家的行為,並揚言一旦日方啟動排放核廢水,港府必會採取嚴厲措施,限制可能受影響的日本食品進口。至於其他仍可進口的日本食品,即使附有輻射證明書也會加強檢測,以保障食物安全和維持市民信心。

環球時報引述香港地球之友行政總裁洪藹誠報導稱,「日本的過濾及稀釋方法存在漏洞,核廢水內的放射性物質會依附在浮游生物上,經食物鏈進入海鮮市場,對人類構成風險。」

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汙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則表示,放射性物質銫等有害物質的半衰期長達30年,服用含大量銫的食物後,有可能導致血癌等疾病,「日本的做法不道德」。

日本 香港 檢測

上一則

中國首位染疫明星 「浪姐」金莎確診 工作人員證實

下一則

四川森林大火 連400多公里外的成都「天都黃了」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