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遲遲未開 學者:對習近平來說是「雞肋」 不開也罷
依據改革開放以來的慣例,中共三中全會通常在每屆全國代表大會的次年9月到12月召開,針對經濟在內的重大問題作出決定,但今年遲至12月初,三中全會遲遲未召開,也沒有宣布相關議題;外媒認為除了經濟因素,一方面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認為三中全會是「雞肋」,不想召開,也有認為是習近平對黨內有權力内鬥有難言之隱。
美國之音刊登旅美學者鄧聿文評論指出,中國今年經濟表現遠不如市場預期,包括體制內的一些重量級學者與市場都呼籲當局能夠重啟改革拯救經濟,希望能像十八屆三中全會那樣,再推出一份重磅經濟改革的政治文件,提振士氣。
評論指出,習近平面對糟糕的經濟情勢,無法推動市場所期待改革,因為市場期待的改革,從政府角度說,無非是做到「放權讓利」,但當下的經濟局面最多能迫使習放鬆度管制,在開放上做點文章;用官方的話說,做到制度和規則的對外開放。很顯然,習做不到這一點。
報導指出,習視察上海的講話,雖然表示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要求上海和長三角率先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也就僅此而已,根本沒有藉這次上海之行,宣示重啟改革的政治意涵。
可見這次三中全會,對習就是個雞肋;開,會提高市場期待,然而實際上可能無法滿足這種期待;不開,又生出謠言,讓市場失望。權衡來權衡去,習最終可能覺得今年還是不開為好。
而據法廣網報導,一些分析人士也認為三中全會暫時不開,首先還是經濟不好的原因,當局拿不出發展良策,不如推遲。
據報導,還有看法是,三中全會日期難定,恐怕與中共黨內的內鬥有關。習近平手中掌握的權力無人可比,但內鬥的暗流照舊存在,與以前不同的是,以前習近平要與不滿他的勢力鬥,現在是習派內部,親信與親信之間爭權奪利。
報導指出,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被撤職後,至今沒人接替的人選,而防長落馬前,則是外長秦剛馬失前蹄,他們都是習近平二十大火速提拔的親信,親信如此淪落,讓習面臨用人不察的尷尬。而且李尚福和秦剛都還掛著中央委員的名義,若召開三中全會,必須有正式理由宣布將把他們從中央委員會清除,這個理由「習近平可能還沒想好」,這也是習不召開三中全全會的難言之隱。
不過也有港媒認為,考慮到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的全面深化改革10周年,從承前啟後的政治繼承意義來看,今年12月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可能性仍然較大。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