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為啥11月晤拜登? 分析稱展現20大後「盛世」

第五度通話的習拜會因美國眾議院議長波洛西可能訪台仍未達結論,唯一的「共識」是雙方皆有意願實體會面,時間可能在11月G20峰會。話不投機為何還要面談?分析指習拜仍未放棄爭取合作,且兩人也各有所圖,習近平屆時可以第三任期連任之姿展現萬邦來朝的「盛世」氣勢,拜登也能尋求為所屬民主黨於11月期中選舉選情加分。
波洛西雖仍將台灣列為她亞洲之行「暫定」行程,但在美國方面幾乎一片「勸進」聲中,加上中國大陸外交部、官媒連珠炮般要美國絕不能讓波洛西訪台否則後果自負的警告,反而可能成為波洛西不得不訪台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不訪台就意味著美向中示弱。
更敏感的是,波洛西此行就在中共二十大前夕,若美軍戰機、航母也來護航,無疑是升級為「軍事挑釁」,這讓即將在二十大中尋求第三任期連任的習近平很沒面子。
美聯社報導,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政府在台灣議題上不願妥協。波洛西計畫訪台給中共二十大召開之前的氛圍製造了更大的壓力,即將第三次成為中共領導人的習近平不會向世人表現出軟弱,尤其被他們看來在美國的挑釁面前,習近平更沒有示弱的餘地。
大陸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劉江永對美聯社說,波洛西訪台將造成中美關係持久性的傷害,並損害拜登政府的可信度,因為他不久前剛做出承諾。在這個前提下,拜登同習近平在通話中談及的所有其它議題,會因為波洛西計畫中的訪台事宜「受到嚴重影響」。
兩人既然話不投機又為何達成了都有意願會面的共識?台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李大中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實體會晤的重要性遠非去年11月視訊峰會或是幾次通電所能取代;二是習拜均體認到,即便美中現階段呈現高度競爭的態勢,仍有必要加強溝通,針對部分關鍵議題控管分歧,設置防護欄,避免擦槍走火與誤判,尤其是針對台海形勢。
另有分析指出,習拜會面對兩人來說都有迫切需求及加分作用,若兩人如美媒猜測在11月的G20峰會中見面,有助屆時剛上任第三屆總書記的習近平營造「四方來朝,萬國盛世」的領導人氣勢,而雙方也較容易在「見面三分情」的氛圍下避免誤判進而建立合作等共識。
而對於拜登來說,美國之音引述台灣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劉復國表示,美國經濟前景不佳恐進一步衍生政治效應,不利於拜登所屬民主黨於11月的期中選舉選情,因此,拜登對於與習會談的期盼或許比大陸來得更加迫切。他個人傾向相信,波洛西應該不會訪台,以免掀起軒然大波。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