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害賓州26歲母親 DNA破35年懸案 兇手已死亡

賓州26歲母親安娜‧凱恩(Anna Kane)1988年遭冷血殺害的懸案,今年終於借助基因族譜科技和30年前當地報社收到匿名信上的去氧核糖核酸(DNA)證據,確認兇手身分,但兇手四年前自然身故,逃過法網。
凱恩1988年10月23日被發現陳屍在派瑞鎮(Perry Township)昂特勞尼步道(Ontelaunee Trail),脖子上有勒痕。
賓州州警與柏克斯郡(Berks County)地方檢察官亞當斯(John Adams)日前召開記者會宣布,這起命案懸宕近35年後,終於透過一封寄到當地報社「雷丁鷹報」(Reading Eagle)匿名信上採集到的DNA,借用DNA基因族譜技術找到嫌犯格里姆(Scott Grim)。
凱恩遇害時穿著的服飾上留有兇嫌DNA,當時只能判定為男性,無從揪出兇手。
「雷丁鷹報」1990年以頭版全版報導凱恩遇難的故事,希望協助尋找更多線索;同年2月,州警沃莫(Daniel Womer)表示,「雷丁鷹報」收到一封署名為「熱心市民」的匿名信中包含鉅細靡遺的犯案細節,「調查人員相信,寫信者就是兇手」。
這封信裝在以唾液黏合的信封裡,調查人員將其送檢DNA,果然發現與凱恩血衣上相符的DNA;警方接著取得格里姆的DNA進一步檢測,發現三者DNA相符,但未說明如何取得格里姆的DNA。
警方表示,格里姆則曾在2002年因寄送恐嚇信騷擾商業夥伴的案件落網。
1990年並無基因族譜技術,直到今年才透過維吉尼亞州DNA分析服務「Parabon奈米實驗室」檢測確認嫌犯身分。
格里姆雖被認定為兇手,但他2018年自然死亡,享年58歲,逃過刑事審查。
警方表示,格里姆的資料並未出現在聯邦調查局(FBI)的DNA聯合索引系統,該系統在凱恩遇害的1988年甫上線。
官員表示,警方曾對格里姆進行身家與情感關係調查,但未發現他與凱恩的實質關係;沃莫則說,凱恩曾從事性工作,格里姆可能是恩客。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