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約皇后區10K路跑賽 華人跑團亮眼

章魚漲到比和牛還貴 日本糧食價格高漲 章魚燒業者苦不堪言

驪歌響起(二)

圖/薛慧瑩
圖/薛慧瑩

去同一個夏令營,也是巧合。兩位媽媽無意中說起,發現各自都為孩子申請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天才少年的夏令營。這個夏令營的孩子都要經過少年SAT的考試,符合標準就可以在美國各州的大學,挑選心儀的校園及課程。第一年,考慮到女兒年紀小,兩位媽媽不約而同都選了西岸就近的大學校園。楚欣自告奮勇,開車送兩個女孩去校園寄宿。那時,為了更好地陪伴女兒成長,楚欣辭職回家,做起了全職媽媽。

夏令營回來,女孩們各自回家,消磨剩下的夏天。開學了,還是去同一個學校、念同一個班級。友誼還是不溫不火。

第二年,陳娜早早來找楚欣商量,提議女孩們還去同一個校園的夏令營,同時向夏令營申請入住同一個宿舍。楚欣覺得這個提議好,畢竟去這個夏令營的孩子在他們學校鳳毛麟角。夏令營裡都是來自各州的陌生面孔,有熟悉的人也好互相照應。於是,兩個女孩做了三周的營友兼室友。

夏令營結束,楚欣和陳娜分別接了孩子回家。楚欣問起藍嵐,似乎她們的關係還是不冷不熱,並沒有如媽媽期望的那樣,迎來友誼的升溫。藍嵐言語之間,也在說凱蒂在宿舍顯得不合群。沒有人知道凱蒂喜歡什麼,她也從沒有表露過高興或不高興。都是半大不小的孩子,在你這裡碰一個無趣,就各自找伴去了。夏令營裡各種活動眼花撩亂,三周時間飛速而過。孩子們都在夏令營結識了新朋友,依依惜別,相約來年。道別的時候,藍嵐想不起在營裡凱蒂都在幹麼、和誰在一起。

想必這兩個孩子就是有緣無分吧,楚欣在心裡想。

兩個孩子有緣無分,並不妨礙兩位媽媽成為朋友。即使藍嵐搬家轉學了,媽媽們還保持著午餐的聚會。她們都屬於那種不愛攀比的家長,自然而然遠離那些東家長西家短的媽媽團。

女兒們升到中學,開始在少年樂團拉琴。楚欣和陳娜又在每周三的排練廳外相遇。少年樂團裡的孩子有半數以上來自中國人家庭。在等待孩子排練的三個小時裡,排練廳外的走廊聚著三三兩兩的中國媽媽。在這樣的場合,是最佳時刻去打聽別人家孩子讀什麼學校、讀幾年級、高中要修多少門AP課程。最樂此不疲、長盛不衰的話題,是誰誰家的孩子考上了什麼大學,都有些什麼特長和優勢。或者是誰誰的孩子看著也很優秀,可是沒收到什麼好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其實每個媽媽都在暗中憋著一股勁,把自己的孩子推進名校。

楚欣討厭這種暗流湧動的對話,更不喜歡被人追著打探消息。從來就不迷信名校,認為爭相擠進名校的行為非常可笑。為了虛榮而硬要孩子讀名牌大學,不僅不是為孩子著想,甚至對孩子有害。如果為了孩子好,就該讀適合孩子資質的學校。不辜負孩子的天分和才學,也不該揠苗助長本末倒置。何況,並不是進了名牌大學,就萬事大吉了,孩子就會自然成材。有的孩子進了名校,也讀不下去。藤校學生的自殺率高,就是有的孩子不適應這樣高期待、高壓力的生活。

不屑與這些人為伍,楚欣總是放下孩子就離開。認為陳娜和自己理念一致,楚欣有時會邀陳娜去咖啡廳裡坐坐聊天。陳娜自然歡喜,言談之間總是流露出欽佩楚欣的特立獨行。可是,陳娜的工作總是晚上要跟亞洲那邊開會。她們見面的機會其實不多。

陳娜在楚欣面前,很少提到自己的女兒,反而時常對楚欣培養女兒的方式讚不絕口。藍嵐的姊姊就讀的不是藤校,可是在大二的時候,被保送進醫學院。這在很多家長眼裡是非常成功的例子,令人羨慕。只是沒有人知道背後的故事,但是陳娜知道。知道讀醫學院,並不是楚欣的主張,全是藍嵐姊姊自己的意願。她在高中時遇上了一位特別好的生物老師,喜歡上了生物科目,從而完成了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立志要披上白大褂,救死扶傷。

正因為是自己的選擇,藍嵐姊姊面對醫學院繁重的學業以及殘酷的淘汰考試,都可以迎難而上。做為媽媽的楚欣,一邊心疼女兒、一邊全力支持。面對羨慕妒忌的目光,既不飄飄然,也不擺架子。當有人問:「你女兒要做哪一個專科的醫生?」楚欣總是淡淡然回答:「隨她。」(二)

咖啡 SAT

上一則

「玻璃大王」曹德旺 走向興學之路

下一則

接機烏龍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