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石榴如乒乓球
我第一次吃石榴是在加拿大賓頓市(Brampton)自宅玫瑰小築小餐桌上,非常好奇也非常謹慎地逐一剝解享用。大部分的水果總是洗洗、切切即可入口,唯這一物快不得,非得放慢心情,柔軟雙手,不急不徐地隨剝隨吃,直到最後一粒入口都不能貪快求快。
而且再怎麼緩慢優雅,吃完還是難免兩手黏搭搭的紅漬,嘴角留下幾抹殷紅,只能乖乖去洗手。
首次嘗試石榴覺得酸中帶甜,有股說不出的特殊滋味,想到的是五月榴花映火紅的形容,榴花如火,又是何等形象?
彼時台灣水果攤上似乎不曾有人賣石榴,或許有卻不曾為我所注意到,家中簡樸生活中採買水果的選項其實也不多。直到有一天在台灣桃園市郊的鄉間小街道旁,看到一戶人家的庭園裡,樹上顆顆懸空掛著搖曳的竟是貨真價實的石榴,真是大大驚奇不已,原來映火榴花台灣也有得賞啊。
在其後隔了好長一段時間,我在台灣新屋打造了一座有千坪小園的鄉下鐵皮屋,得到幾株石榴樹苗,這下可好,火紅美麗居然不勞遠求,在家即有。只是因為沒有認真栽培照顧,榴花謝後長出小章魚般的石榴果實,慢慢再長,到了乒乓球大小就停止再長大,這使我想到了胡適先生的名句:「要怎麼收獲,先怎麼栽」,我沒有認真為它們施肥澆水,剪除周邊搶陽光的枝葉,能結出乒乓球大小的果實實在已是盡力。
這樣大小的石榴當然無以入口,有一天我注意到它們還是因為成熟而裂開,露出裡頭鮮紅的果粒,忍不住挖取其一二入口,還真是道地的石榴啊。
更有一天,我發現有一顆被摘下,置於五六公尺外的一張木椅上,上頭有啃咬之痕,周邊也留有若干果肉果皮的殘屑,我非常好奇這不是鳥幹的,是松鼠嗎?甚至於會不會是白鼻心來了?
初履加拿大時,只見賣場大如運動場,蔬果部門更是品類奇多,且多是見所未見之物,頭一回買石榴試嘗之後,偶爾還是會買一兩顆回家。幾十年過去,而今石榴在台灣大賣場也是處處可見,賣場裡蔬果品項同樣多元,許多也是飄過萬里重洋來自全球各國。欣喜莫過於台灣賣場中也買得到石榴,而小園裡疏於照顧的那幾株,就留著欣賞榴花,留些小乒乓球給動物朋友好了。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