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中國出手 中止ECFA下對台134項商品關稅減讓

「川普還可以選總統嗎?」 大家都在問

你丟,我撿不撿?

四十年前隨家人上岸北加州舊金山,成為美國新移民不到一個月,某日上街,見一洋人男子追著一張被大風吹得瘋狂起舞的雪糕包裝紙,風和紙似乎串通好了與這個路人開玩笑,讓其奔跑動作猶如經典卡通般滑稽,莫約十秒鐘,男子終於將紙屑抓到手,馬上扔進了路旁的公共垃圾桶內。

像這樣在街上追著紙屑跑的人,四十年來我所見到的當然不只一人,美國的公共垃圾桶「公私分明」,只供儲放公共紙屑,解決路人手上握有任何廢品而不亂扔在地的問題。包括邊走邊吃喝的快餐包裝、飲料杯子,有時車子停在路邊,會看到車主把車內的一些垃圾拿出來扔掉,好過邊開車邊從車窗拋到路上任其飛揚。

早先是一個垃圾桶好壞全收,後來環保意識抬頭,公共垃圾桶的設計逐漸改觀和進化,開始提供分類,把可回收的瓶罐撥到一邊,本來回收分類所占位置並不大,最後卻發展成了兩個獨立的桶子。

如此便民的公共設施,在華人眼裡又有什麼其他功能?我在舊金山生活至大學畢業並開了公司,租住公寓對門是一家五口華人,租金雖然包括垃圾費,但這家人所分配到的垃圾桶,卻經常不敷使用,而他們似乎不肯增加費用換個大桶,於是用超市送的塑膠袋把廚餘和紙屑包裹,拿去投放到公寓對街的公共垃圾桶,結果被有關單位揪出來。這應該是垃圾中含有郵件,所以被查出了住址,也有可能是被路人舉報,或被監視攝影機拍到。

這一家五口華人的所有垃圾,被管理單位裝在一個透明大袋子內綑綁起來,貼了姓名地址「宅配」至公寓大門口。當時獨居的我,後來答應每周把沒裝滿的垃圾桶空間分給他們應急,但並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幾乎每隔二、三個月,他們又犯規一次,我替這家人感到丟臉。

一張紙屑,被扔在地上與被撿起來,都能產生蝴蝶效應。我如果出門,有機會的話,一定撿起至少一張無人認領的紙屑,讓公共垃圾桶的功能得以發揮。然而比較遺憾的,是面對當街吐痰與亂扔菸蒂,我既無力幫忙、更厭惡見它四處存在,若是同胞所為,更想立刻畫清界線,不然就有可能要跟對方吵架了。新冠時期戴上的口罩,似乎多少阻止了這種「隨口亂丟」,但解封以後又不行了,真令人感到無奈。

「你丟我撿」這話說得太輕巧,為什麼是我來撿?過分惡心的東西當街亂扔,會有誰願意站出來收拾善後?只要大家都不亂丟,就不需要麻煩任何人撿拾,如此簡單的事,我們卻執著於訓練和宣導撿不撿的道德觀感,而沒法在「不丟」的根本解決之道上,再做更多的宣傳。

華人在美國社會中,恐怕是最願意當街拾撿可回收退費的寶特瓶或鋁罐,所謂的「你丟我撿」包含了某種利益或獎勵,對清潔市容有貢獻,但也往往流於片面而且具有選擇性。雖說不能否定這種帶有獎勵效應的環境維護政策,然而也有人因此本末倒置,為了收集空瓶換錢彼此殺紅了眼,把公共垃圾桶翻得亂七八糟,又製造出另一種髒亂問題。

疫情大流行期間乃至解封後,新聞不時見到大城市裡靠資源回收掙取微薄生活費,或以此為興趣的亞裔華裔,當他們在街上收集瓶罐時,遭到其他族裔的仇恨襲擊,其中不乏年長老人被揍得鼻青臉腫甚至喪命,「我撿」什麼時候在美國竟變成了不安全的動作?這也是在美國生活了四十多年之後,我才見識到這個令人費解的新現象。

華人 舊金山 加州

上一則

我的日本鄉村教師生涯

下一則

一起走過陰雨天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