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槍手連開28槍 密西根爆隨機槍殺 至少10人中彈

江蘇「天才少女」姜萍火了 老家村民:她姊姊也非常聰明

過期食物

由於對食品保存期限缺乏全國統一標準,造成美國每年浪費掉八千萬噸食物,相當於四千四百四十億美元的損失,換算成百分比,每年丟棄的食物占全美總產量的百分之三十八,數字相當驚人。

「此日期或之前食用」(use by)與「最佳賞味期限」(best if used by)其實都指食物在該日期之前食用最佳,並非代表日期過後就一定壞掉,任何食物如果保存方式不佳,在保存期限之前變質也是有可能的;若冷藏環境良好,有些食物照樣能提供美味鮮度與營養。

「最晚銷售日」(sell by)與「冷凍保存期限」(freeze by)都是提醒超商,該準備換貨和進新貨的標示,那是新鮮度而非安全期。這種業界規範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往往會直接將食品的新鮮和安全與否畫上等號,雖然不能稱為絕對的正確,但在觀念上已經被視作標竿,深植人心。

消費者過度依賴保存期限標示,卻忘了標籤是人為製作,也有出錯甚至造假的可能;所謂「過期」也是人為的估算判斷,日期本應當成參考,不該是一刀切的判決。消費者也會誤讀或誤解標籤,繼而「冤枉」食物,例如把製造日期看成是保存期限,這天大的誤會,造成多少食品為此被丟棄?

依據肉眼和嗅覺來判斷食物,尤其像蔬果農產品,超商礙於包裝合規,很多時候必須「依法浪費」,例如袋裝蘋果,裡頭就算只有一顆因故被撞爛或發霉,但整袋蘋果都必須跟著一起下架丟棄。以上常識,是我在舊金山東灣地方食物庫當義工多年的經驗,挽救被株連浪費掉的糧食、挑出可食用的農產品免費發放是我的任務之一。

然而,接受救濟的民眾,往往因為長期接受免費食物,因而養成了「破罐破摔」的毛病,認為反正是快下架的食品,又是免費得來,隨便一點磕碰的農產品,有時也嫌棄。殊不知有很多救濟食物,其實也不全是從超商「救」回,一樣是花經費採購得來。因為不是花自己的血汗錢購買,有些人甚至抱著多拿一些吃不完再扔掉的心態,變相養成浪費食物的惡習。

見過有華人家長怕幼童隨便拾撿地上的髒東西吃,於是便採取激進的教育手段,明明上一秒鐘還是可食用的食物,因為沒拿穩掉在地上,進而抬起腳將其踩扁,立馬把食物定義為垃圾,只為了達到阻止孩子食用的目的,卻也養成了隨便判食物死刑的壞習慣。

撇去了過分節省而老吃腐壞發霉食物、有可能發生致癌的顧慮之外,其實很多時候還是最想支持以往的消費觀念,珍惜食物不浪費才是一種惜福的表現。

超商 舊金山 華人

上一則

克服障礙

下一則

憶起阿爺吃早茶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