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約皇后區10K路跑賽 華人跑團亮眼

章魚漲到比和牛還貴 日本糧食價格高漲 章魚燒業者苦不堪言

少女的祈禱

「少女的祈禱(The Maiden's Prayer)」這首世人耳熟能詳的鋼琴曲,是波蘭女鋼琴家也是作曲家巴達捷夫斯卡(Badarzewska)在十八歲時寫成的作品,是世界名曲中最膾炙人口的經典佳作之一。每個音都能撥響聽眾的心弦,每個和弦都蘊含著少女溫婉真摯的感情,可惜她在二十四歲時因肺炎離世,為後代留下這首經久不衰、百聽不厭的樂曲。

一九五二年,我考進了江蘇省立蘇州師範普師班,當時教會辦的景海女子幼稚師範併入後是幼師班。景海女子師範重視西方文化和音樂教育,我很羨慕幼師班的師姐們,能以鋼琴演奏出美妙動人的音樂,我也常去向她們討教如何彈好鋼琴,在她們的幫助下,我的琴藝有了很大的進步。

校領導得知後,便將我安排到專門教鋼琴的徐老師門下,她是一位從美國留學歸來後,專教幼師班女生的老師,那時候我就成為她唯一一個從鄉下來的男學生。為人師者,當懷仁心,她沒有重女輕男,對大家一視同仁。

有一天,我央求她教我彈「少女的祈禱」,不料她將我從頭到腳看了一遍,故意冷冷地說:「你一個堂堂大男人去彈少女的曲子,合適嗎?不覺得有點滑稽嗎?」羞得我滿臉通紅,不過後來她還是很熱心地教我彈奏。

徐老師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前奏是雙手都用八度彈一個降E大調的下行音階,猶如教堂的鐘聲;主題是由下向上的幾組分解和弦,描述少女和信徒們迎著鐘聲走進教堂;主題變奏像似一串串靈動的音流,堪稱是千古一絕,別人的曲子一拍最多八個音,而這首曲子一拍多到十一、十二個音。

徐老師教我一個訣竅,就是用手打拍子,嘴裡唸這十幾個數字,然後再用手指在一拍中,飛快地彈出這十幾個音;當用右手在低音處彈奏主題,左手從右手上方跨過去,在中高音處輕輕地伴奏,這是該曲的核心所在,是少女在虔誠的祈禱,喃喃細語,傾訴心聲;尾聲處達到高潮,右手用八度彈主題音型,後面兩拍連彈六個相同的八度音,似乎祈求上帝能聽到她的禱告。

這首曲子陪伴著我從中國到美國德州達拉斯市(Dallas)。有一天我彈著這首曲子,忽然房東來訪,她說:「我小時候媽媽也常常彈這首曲子,我也彈過,現在聽到此曲,讓我想起了媽媽,想起了童年。」後來,我也陸續教過幾個女生彈奏。

多年以後,她們個個都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也能彈好這首樂曲。有一天,一位姓楊的女孩給我看一張獎狀,她說那是參加藝術比賽時,因演奏這首名曲而獲得的,女音樂老師還表揚她:「我也彈過這首曲子,但妳彈得很出色。」還有一位姓孫的大姑娘,面容姣好、身材苗條,她媽媽對我說,她參加了本地區的選美大賽,在才藝表演時彈了這首「少女的祈禱」,獲得佳評,聽完後我甚感欣慰。

此外,讓我驚訝的是,凡專業正規的修琴師傅,在校音時都會彈這曲子來測試音準和琴鍵的靈敏度,想不到這首曲子還有這個用途。

「少女的祈禱」對不同的欣賞者都有著不同的感受 ,祈禱的內容也莫衷一是,成了千古之謎。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發現自己被人所愛,深感溫暖;能為自己所愛的人作出貢獻,倍覺快慰,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幸福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讓音樂的春風,吹出人們心中的愛,如離離原上草那樣蓬勃生長。

德州 房東

上一則

我最喜歡的一次旅行

下一則

克服障礙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