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之路
一年多以來火熱的就業市場,受到通貨膨脹、高利率、經濟衰退隱憂,風水輪流轉,最近竟連大科技公司都凍結招聘,甚至裁員;勞動市場的瞬息萬變,啟發我綜合自己和子姪們求職的經驗,對比今昔。
讀研究所時,我曾擔任指導教授的助教,為工業界講演示範。教授是公認的明日之星,研究的領域創新而實用,課程廣受歡迎,我也得到參與者諸多鼓勵,畢業前幾個月開始在學術文獻的徵才欄,尋找有興趣又合適的崗位,寄出履歷表耐心等待。
留學生的第一份工作得來不易,要說服公司你是最佳拍檔,願意贊助申請身分。幸運的是,我的論文可以應用於新藥的量產,受到關注,很快收到好幾個回覆,有機會到密蘇里、紐約、新澤西的大城市一遊。面談前一天享受豐盛的晚餐和美酒,當天則馬不停蹄地訪談演講,參觀工廠。獲聘後在新創公司、化學企業和製藥廠當中做出選擇,開啟職涯。
三年後大兒子出生,而先生完成博士後的研究,在離家三百多哩的城市,覓得理想的工作。沉醉在初為人母的喜悅 ,我欣然決定暫離職場,洗手作羹湯,陪伴著小寶貝探索新世界。
等兒子學會翻身、坐起來、爬行後,我看到報紙的徵才廣告,有一個生技公司正在擴張,為新成立的工程部招人,和我的資歷吻合,雄心壯志再度復甦。離開職場一陣子,再找工作難度升高,獲得應聘的關鍵,除了面試對答如流,令主考官印象深刻,更要歸功於我的指導教授和前老闆的大力推薦。
根據兒子、姪兒、姪女這幾年來求職的經驗,歸納出幾個共同點:各大學主辦的招聘博覽會,提供一個很好的橋梁,可在很短的時間挑選多個有興趣的單位自我介紹,爭取到面談的機會。大三暑期的實習工作攸關甚大,如果表現優異,受到公司領導認可,很可能為自己提前拿到聘書;想要在同一家機構拓展新的領域,可以嘗試接觸心儀的團隊,尋求主管的建議指導,進而成功轉職。
科技時代有一種求職方式,是由別家公司的人事官,透過類似領英等社群媒體,主動招攬人才。小兒子去年經常收到諮詢,被其中一家公司的產品所吸引,在兩個星期之內,完成數輪線上面試,成功受聘。進公司後,對企業文化讚譽有加,今年又引薦哥哥,兄弟共同打拚。
數位科技促成求職形式的多樣化,增快速度,提高效率;然而良好的人脈和口耳相傳的推薦,卻始終是求職成功的定海神針。回首來時路,衷心感謝我在職場遇到的每位良師貴人。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