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暑期旅遊比一比 好市多套餐平均可省10%

杭特拜登涉「非法持槍」受審 現任總統子女頭一回

讀博甘苦談

一九六四年拿到碩士學位後,在芝加哥近郊找到一份工作,四年內陸續結婚、生子、轉換工作、考得專業結構工程師執照。很多同學與朋友,這時開始買房置產,作長久安家之計。在這關鍵時期,我徘徊決定不定:繼續做事或回學校進一步深造?這問題讓我困惑了好一陣子。經與妻子商討後,得到她的全力支持,決定在三十歲以前回學校攻讀博士學位。

重回學校考慮的首要問題,是經濟問題,去的學校必須能提供一定的獎學金,才能安心念書。一九六八年初,開始申請中西部地區的大學,不久接到俄亥俄州大工程力學研究所的回應:接受我的入學申請,並給予教學助理獎學金,每月薪資四百元,學雜費全免。按當時的生活指數來看,這薪資可以養活一家三口,加上四年在芝城工作所存的積蓄,可以應付意外所需,因此決定前往。

一九六八年秋,租了輛大型卡車,將家當一切塞入卡車後,單槍匹馬南下俄亥俄州的哥倫布市。在學校附近租了處一卧一廳的公寓,一家三口算是安頓下來,就等開學了。

俄州大工程力學系的主要任務,是提供其他工程學系本科生的基本力學課程。通常教授講課的班上學生很多,將近百位左右,下課後學生如有問題,便找我們這些研究生助教,協助他們解答問題,工作不算困難。

剛到系研究所的時候,發現研究生多數是從台灣來的,另有少數從印度與伊朗來的,當地的白人研究生寥寥可數。讓人難以置信,到系後居然碰到兩位中學的同學,一位管姓同班同學,還有一位馬姓的學弟。

攻讀博士學位的一般過程是:頭兩年選修必要的課程與參加博士資格考試,後兩年跟從指導教授開始寫論文。論文寫完後提交審核小組與口試,審核小組成員全數通過後,才能得到學位。

念完第一年,暑假期間沒薪資可拿,決定回芝城老公司做暑期工。拖家帶小,在芝城租房居住,由於是短期的,附近環境不太理想,因此決定將妻兒送回台北娘家住一段時間。

做完暑期工作,回學校繼續學業,準備參加資格考試。年過三十,加之離開校園多年,準備不足,因此未能通過資格考試。沮喪之情,自不待言,此時有二個選擇:一是放棄讀博,二是三個月後重考一次,如果再次失敗的話,就必須離開學校,另找工作。隨後的三個月中,將過去所學重新溫習一次,卧薪嘗膽,準備作最後的一次衝刺。皇天不負苦心人,第二次資格考試終於通過了。

經過兩年的學習,該修的學科都已經修完,開始準備寫論文了。撰寫論文必須找指導教授,這時系上一位頗有名氣的教授,正好申請到航太總署的一筆經費,研寫有關貝殼(Shell)力學理論方面的一本書,需要一名助理;與教授面談後,他答應雇用我,並擔任我論文指導教授。

工作方面,則從教學助理改為研究助理,獎學金薪資不變,暑假期間可以繼續工作。這項改變,讓全家高興無比,因為暑假時不必再搬來搬去了。

寫論文比選課要困難很多,第一要務是內容必須是新的,別人沒有做過,或者前人沒有做出來的,第二是一切理論與計算必須要有完整的數學基礎。兩年之內絞盡腦汁,日思夜想,慢慢地,開始有點頭緒,一有突破或進展,就趕快與指導教授討論,討論之後,通常是喜憂参半,繼續往論文牛角尖鑽。這樣的生活,讓我喜怒無常,幸虧妻子諒解支持,否則很難完成。

論文將近完成時,指導教授安排我在系內作一專題演講,邀請有關學系的師生來參與,主要是訓練我應對即將到來的論文口試,另方面徵詢大家對論文內容的意見,作最後修改。這次的專題演講非常成功,大大地增加了我對論文口試的信心。

重要的日子終於來到了,一九七二年四月中的一個春暖花開日子,在系內的一間小會議室會見論文審核口試小組,小組成員除了指導教授外,還有四位教授,本系教授兩位、數學教授一位、機械工程教授一位。口試總共持續了兩個小時左右,大部分的問題都回答得滿意,少部分問題無滿意回答,口試委員也沒有繼續追問下去。

口試完畢後,指導教授請我離開會議室,在外等待。大約十分鐘後,他面帶笑容走出來,緊握我手,開口說:「Congratulations, Dr.Wang! (恭喜,王博士!)」,等待四年,終於聽到這句我夢寐以求的話!

俄亥俄州 芝城 伊朗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最喜歡的一本書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