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楊紫瓊白宮獲頒平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獎章」

華人好市多會員卡借路人竟惹官司 被抄家控3罪

祖母和父親(下)

憲兵學校的訓練非常嚴格。所用的步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使用過的七九雙筒,出操時槍身在父親肩骨上磨擦而皮破出血,疼痛難忍。有失誤時,教官往往用馬鞭抽打學生。他半夜痛醒後摸出紙筆,寫了一張小字條「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壓在枕頭下,一旦痛醒就拿出來念,這也是祖母平常對父親的訓誡。幸好醫官很同情他,給他一些紗布棉花做個小棉花包,墊在肩上,非常有效。

後來林司令官與教育長來查堂時,還特別走到父親面前道:「周文斌,這樣嚴格的軍事訓練,你受得了嗎?不能接受的話,我可以特准你退學,學校不要你賠償,也不追究保證人。」父親語氣堅定地回答:「絕對受得了!」司令官滿意地點了一下頭。

月終發軍餉得十二塊銀元,扣除六元伙食費及一元花在日用品上,剩餘的五元全部拿回家中交給母親作為家用。後來畢業考得到第三名,每月可領士官級待遇十六元五角,祖母每月可以得到將近十元,生活比較寬裕,肺病也好多了。

據父親的日記表示,這幾年憲兵學校的訓練最大的收穫有二。其一:訓練嚴格,每天三操四講,操的是按照德國的步兵操典,講的是軍事學、政治學、法律學等課程。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朝,對他將來在兩次粵北會戰及其他戰役中,求生及致勝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其二:他十五歲生日,祖母送給他一本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精裝日記本,勉勵他寫日記。從那天開始,包括抗戰期間、逃難香港、移民美國,一直到他八十八歲,幾乎沒有間斷過,這也是父親實踐祖母從小勉勵他「有恆為成功之本」的教誨。

一九三六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父親留在廣東投入抗日戰爭。祖父離開艦隊後,在武昌找到工作,祖母也帶著叔父返回闊別十年的湖北老家與祖父相聚,並在稊歸縣辦學。祖母走後,父親回到曾經與祖母、叔父同住十年的住處,見到人去樓空,不禁悲從中來,潸然淚下。父親留在廣州,感覺沒有了親人、沒有了家,但他仍然每月按時奉上甘旨與稟報給祖父、母。雖然身在千里之外,能夠奉養父母,才不會有孤兒的感覺。

自一九三六至一九四二年間,從擔任重機關槍連連長開始,一直到營長。父親在粵北一帶與日軍纏鬥、血戰之下,常常九死一生,日記中都有詳細記錄,暫時略去不提。

直到一九四三年,抗日戰爭進入第六年,父親二十五歲。他的老上司李光將軍接任廣陽守備區司令,廣納有作戰及帶兵經驗的軍官舊部,邀請並調升父親為挺進中隊隊長,用另一種形式,上第一線再與日軍作戰。主要負責收集日軍情報,在中山、新會、澳門一帶,牽制日軍調動及消耗其兵力,並訓練有關人員。

戰爭期間,部隊常常調防,但由於有軍郵編號,父親與家鄉的通訊仍然可以維持。一九四三年春,他接到了祖母的來信,附詩一首:「舐犢情深五載違,遙知日日盼慈暉,何妨一作春來燕,暫向娘前婉轉飛。」父親因此牽掛慈母,夢寐思之。

秋去冬來,父親見上峰交給他的任務大致已經完成,由於思親情切,便向李司令細訴衷情,要求請一個月事假,回家探親。李司令幾經考慮,才終於批准,父親開始了千里省親之旅。

可是預料不到的是,一九四四年初,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打通了粵漢鐵路,並西下貴州,直逼陪都重慶,因此截斷了父親再返回原部隊的歸路。父親終於在離開祖母八年之後,在冬天與祖母共享天倫之樂,而且在無意間脫離了另一場慘烈的戰爭,似乎是冥冥中祖母對父親的一種庇蔭。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戰結束。不久後祖父去世,父親轉業警界,前往廣州中央警官學校第二分校接受警官訓練,父親邀祖母同返廣州奉養,叔父亦得以同行。祖母離開廣州八年,舊地重遊,不勝今昔,題有四言古詩:「劫後羊城,繁華如前,更欣二子,相與重遊。」父親受訓完畢後,一九四八年被委派回武昌,他繼續侍奉祖母及照應在武漢大學上課的叔父。這是父親多年以來最為安定愉快的一年。

無奈外患方休,內戰又起,百年來的中國就是這麼多災多難。浩劫將至,只能再次勞燕分飛。參加了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叔父,隨著國民政府遠走台灣。父親將祖母在故鄉安頓好,愴然叩別,再次奔向不可知的未來。祖母內心難過,但並沒有挽留,孰料這次的分離,卻是永訣。

父親南下廣州,投奔當時任虎門要塞司令的老上司李卓元將軍。因為父親對附近島嶼情況熟悉,司令委任他為「如瓊號」砲艦艦長,負責維持萬山群島一帶水域治安,開始了父親的「海軍」生涯。

一九五○年五月七日,父親接到武昌發來的電報,代號「虞」:「母已去世」。父親驚聞惡耗,痛不欲生,自此祖母與父親天人兩隔。為了永記喪母之痛,以後皆以「子虞」為別號。父親移民美國多年後,以八十八歲高齡去世。

我雖然從來沒有見過祖母,但每到中秋,仰望萬里晴空中的明月,不但會想起父親,也會想到與父親血濃於水的祖母,和他們之間的故事。

移民 澳門 教育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賭徒的人壽保險(三)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