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印度占星師預言第3次世界大戰 明天就知道他準不準

杭特拜登申請非法持槍案重審 但很快就自行撤回

《老物件情懷》袋子憶往

左為印度旅遊袋,中為台灣新聞局紀念袋,右為舊金山圖書館書袋。
左為印度旅遊袋,中為台灣新聞局紀念袋,右為舊金山圖書館書袋。

四年半前,朋友到印度洽公,回來後,送給我正方、長方兩個褐色帆布袋,袋子兩面印有相同的花體字:「做一位旅行者,不做一個觀光客。」(DON'T be a TOURIST be a traveler ) 這些年來,多次在路上被陌生人讚美:「我喜歡這句話,很棒的袋子。」

一天,在圖書館外面,遇見一名白人老先生,他除了稱讚我揹著的袋子外,還問我是由台灣或大陸來?他說,一九六六年曾派駐台灣半年,後來再派到越南,其中有過一些旅行東南亞的經驗;七○年代返美後,他繼續學業,再到舊金山附近的學校教書,前些年退休。一面聊著一面進入圖書館,正好圖書舉辦年度民意調查,我們順著剛才的話題,填答及建議圖書館每隔一段時間進行的架上推薦書,做一個「旅行與閱讀」專架。

調查結束後,因為新冠疫情,圖書館關閉。一年多前圖書館重開,當時病毒仍一直變異,人們對病害仍然驚懼,重開的圖書館十分冷清,我們都忘了有過的建議。

沒有想到,最近圖書館卻真的做了,標題是「旅行就由閱讀開始」。架上陳列館員選的推薦書,以中文書為例,有蔣勳「帶著金剛經去旅行」、港台及全球華人作家合著「我香港我街道」,以及翻譯南韓作家李義仁「從書房到遠方」、「在旅行中閱讀」,寫下他親自到讀過作品中的城市旅訪;還有蔡適任「沙漠化為一口井:我所知道的三毛的撒哈拉」,順著三毛生前的足跡,以其人類文化博士學術背景,深入探訪這些國家地區,之後還在其中某地開設民宿等。

圖書館每年夏天都推動暑期閱讀時光活動,閱讀達到規定小時者,可以獲得一個書袋。館方不時會以電郵提醒讀者登錄閱讀時數,這全憑各人自由心證。今年的袋子圖案和推動閱讀的紙卡相同,帆布上印著各種可愛的讀書造型,和殷紅的「READ」大字。不只是書袋,為了提倡閱讀,館方煞費苦心,前幾年,和屢次奪冠的舊金山勇士隊公益合作,將該隊上籃投球的英姿做成圖書證,象徵球迷和書迷結合。我覺得這創意有心,便去申請一張。

九○年代末期,一次返台時,拜訪作家丘秀芷女士。她那時還擔任新聞局顧問,指著辦公室的書架說,「妳可以挑幾本書帶走」,然後又送我三個新聞局製作的帆布書袋。乳白色的長方型書袋上面,繪有眾人騎著連接一軌的自行車,合力同行向上衝刺;上面印著「沒有你我們做不到」( We can't make it without you ) 。

它是該局送給來賓裝放紀念品或出版的光華雜誌及光華叢書,她送給我中、英文對照的中華文化民俗介紹等書。我最喜歡它有拉鍊的設計,尤其在旅行時,多了點安全感,二十多年來一直在用。現在除了書和雜物,也放電子閱讀器及平板電腦,它們依然保持牢固的承重量。新聞局早已裁撤,袋子卻仍能留存。

後來,我把丘秀芷女士的贈書捐給舊金山圖書館之友會,其設在舊金山舊軍港碼頭梅森堡中心(Fort Mason Center)的書店,其專設一個「世界之友」專櫃,內有各種民族文字捐書。多年前,我曾在架上看到龍應台「野火集」的八○年代初版本。許多書友都去這家書店淘寶,它有大量捐贈的書籍、影碟、唱片、畫刊、文具、書袋等,以低價販售,所得做為支援圖書館之用。

前幾年返台時,在台北捷運上,遇到一名自稱來自洛杉磯的男士,見到我的新聞局紀念袋,說懷念那個時代的閱讀氣氛和「五小」。我知道他說的「五小」,是指七○年代成立,台灣聞名的五家規模較小、出版書籍水準受到讀者肯定的出版社:「純文學」、「爾雅」、「九歌」、「大地」、「洪範」。我覺得他更在懷念那一段在聯考升學壓力下,擠出時間讀課外書的探險時光。因為閱讀不能完全依靠別人指導,自己也要花功夫深入品味思考,這也是一種求知的探索。

多年來,在此地街頭看過的各式各樣袋子,觀察到長期流行的是「紐約客」雜誌袋,它在米色長方型的帆布袋上,放大印著和雜誌同樣的黑色圖案字型「THE NEW YORKER」,十分顯眼。

朋友說,揹著它的人都會讀「紐約客」嗎?或只是虛榮的文化裝飾?我說,無所謂那些揹袋者是否真的讀它;其實,揹著它象徵對這份享譽老牌雜誌的支持之外,也是一種廣義的推動閱讀行動吧。

圖書館 舊金山 書店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鏟蚯蚓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